英都民山村將移風易俗省下的錢,投入各類群眾文體活動。
花好關鍵錢省下開支做公益
如今,這股移風易俗的“春風”已吹進南安人的心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早已成為南安居民生活中的自覺行動,不僅因為居民們心里有著一本明白的經濟賬,更因為省下的錢款用在了刀刃上。
豐州鎮素雅村村委會主任林建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素雅村一年有五個佛生日,每次佛生日都要搭臺唱戲,家家戶戶都要大擺宴席,多則四五十桌,少則二十桌,一年的花費最少也要2.5萬元以上,全村5個自然村,一年算下來,至少要花費200萬元以上;5年前,村里實行“不辦佛生日、喪事喜事簡辦”,實行后,佛生日基本不用花錢,舉辦喪事最多就是一兩萬元。5年來,全村省下的資金有上千萬元。
一個村如此,全市共行移風易俗能省下多少錢?記者從南安市文明辦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初以來,全市28個鄉鎮(街道、開發區)僅在“神事不辦”上,就約節省資金達7000多萬元。
而這一筆筆省下的錢款,村民將它們花在了一件件“關鍵事”上。
“移風易俗是大好事,把節省下來的錢做公益。”這是詩山鎮社一村村民的共識。今年8月,社一村村民葉培發的91歲母親過世,他和哥哥主動提出喪事簡辦,并捐出2萬元給村里14組慈善基金會,捐出20臺電風扇給村14組供村民免費使用。據介紹,在市場價格中,租用電風扇的租金為每天20元,3天的租金就要60元,免費提供這些電風扇用于辦理喪事等,能幫村民省下不少錢。這在社一村并不罕見,村里推行移風易俗的4年來,共收到村民及鄉賢節省下來的捐資款數百萬元,均被用于村中公共項目建設。
今年1月,省新鎮滿山紅村老年人活動中心落成,衛計服務室、居家養老服務站、南音活動室、警務室、閱覽室一應俱全。滿山紅村老人協會會長薛龍水介紹,老年人活動中心總投資160多萬元,其中部分捐資,就來自村民移風易俗省下來的錢。如今,這里成為村里老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平時到這里打牌、看報、聊天,每逢周二、周五,70歲以上老人還可以到這里免費吃午餐。”村民尤阿伯不禁豎起大拇指。
省下的錢有更好的用途,大家紛紛捐款投入村里的公共事業。官橋鎮東頭村八旬老人陳祖聽不辦壽宴,捐資6萬元給村里困難戶和貧困老人;鄉賢張吉木簡辦喜宴,省下5萬元捐給學校建設;霞美鎮金山村一鄉賢簡辦紅白喜事省下6萬元,資助金山幸福養老院;柳城街道杏蓮村用節省的錢款為孩子們辦起了暑期“夏令營”;金淘石林村用簡辦佛生日省下的錢進行村道的提升改造……這樣的事例在南安不勝枚舉,“不比闊氣比公益”已然成為一種新風尚。
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的現象少了,村民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了,如今,移風易俗使得一陣陣清風正氣在南安蕩漾開來。(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莊曉麗 陳亮亮 李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