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街道下都社區將移風易俗省下的錢用來舉辦廣場舞蹈晚會。
瞄準關鍵事破舊立新去陋習
根據閩南地區特點,在推進移風易俗過程中,南安瞄準神事、婚事、喪事“三件大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主題活動遍地開花。
今年重陽節前夕,在侖蒼鎮園美村園美小學內,鄉賢李漢東擺下了115桌“長壽宴”,為1050名60周歲以上老人提前過重陽節。這已是園美鄉賢第4個年頭舉辦“長壽宴”了,園美村老人協會還為80周歲以上老人,共發放了1.52萬元的重陽慰問金。
“現在,把吃喝宴請的錢,拿來宴請村里的老人家,我們非常高興。”園美老人協會會長李宗聯說,往年因為村里經濟能力有限,一到重陽節,老人會只能給老人家發些小禮品。2014年,身為老人會會長,李宗聯自己出錢擺宴席,請老人吃飯過節,這一善意舉動被在外打拼的鄉賢們獲知,他們也表示要參與每年的敬老活動。
經過創新,現在舉辦“佛生日”宴席的村民慢慢減少,逐漸用健康文明的方式取代過佛生日。“長壽宴”就是一大創新方式,既能敦睦鄰里,又能孝敬長輩,一舉多得。
裊裊南音、陣陣鑼鼓……每月的農歷初一,水頭鎮仁福村東嶺自然村都會組織村民自發形成各個方陣,為村民獻上精彩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他們還把每月農歷初一定為村里的文化活動日,表演地點設在老年活動中心,并邀請所有表演者和觀看者共進晚餐。
“變民俗活動為文化活動,村民們也看得津津有味。”東嶺自然村老年協會會長蔡文東告訴記者,移風易俗,不僅要減少不必要的鋪張浪費,更要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農村社區的文明新風尚。
而在南安霞美鎮西山村,千余村民將村里新落成的燈光籃球場圍得水泄不通。每年重陽節,西山村都會舉辦重陽節暨“禁普(佛生日)”籃球邀請賽。
西山村黨支部書記傅育鋒說,將普渡改為籃球比賽,既契合移風易俗提倡簡辦民俗節日,避免鋪張浪費的精神,又推動全民健身,村民們都很支持。“普渡改辦籃球比賽,可以為全村村民節約三四百萬元。”很多村民說:“不過普渡,不請客喝酒,依然熱鬧有氣氛。”
“每年下半年,各個鄉鎮不同的片區都會舉辦‘佛誕’‘普渡’等民俗活動。”黃金土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市的移風易俗工作取得不錯成績,神事不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得到村民的積極響應。同時,還實現了“廢普”的新突破,如霞美金山村把佛生日改為文化體育節,文明新風尚不斷向好發展。
諸如此類的創新舉措,在南安并不罕見。近年來,南安市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先后推出“百姓書房”共建聯盟、千人簽名承諾、集體參觀學習、移風易俗紀念品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移風易俗專題活動,并通過將民俗節日變成文化節、體育節等形式簡辦民俗活動,以不同形式響應號召移風易俗,通過一場場形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家庭“小和諧”浸潤社會“大氣候”,進一步擴大南安移風易俗工作影響力。
“以往村民很少有機會看到大型的文藝會演,如今,創新形式,原來佛生日也可以這樣過。”移風易俗,讓村民省了口袋,也富了腦袋。東田鎮東田村甘露坑自然村農民范桂賢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