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旗幟,初心不改;一顆紅心,永遠向黨。“七一”來臨之際,八位紀檢監察干部、紀檢委員講述了他們與黨的小故事,讓我們在他們的故事里重溫入黨前的熱望、入黨時的激動和入黨以來對黨員本色的踐行。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代代相承,愿我們的黨永葆青春,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分享人
豐澤區紀委監委組織和宣傳部四級主任科員 黃如友
入黨時間:2017.12
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自幼便常聽家人講述外公參加地下革命斗爭的種種故事,也常聽外婆“念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時的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很模糊,只知道,共產黨好!
隨著年齡增長,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開始在學校里接觸到更多關于黨的理論和知識,對黨的光輝歷史有了進一步感知,才真正從思想上明白了“為什么共產黨好”,因為這是一個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組織,不僅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斗爭和偉大勝利,更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和依靠。與此同時,我也逐步從一名“少先隊員”成長為一名“共青團員”。這些都讓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的信念和信心。
2015年進入大學的第一個月,我鄭重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而后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在黨組織培養教育和考察期間,我積極響應學校動員,加入支教團遠赴云南省昭通市苗族彝族自治鄉開展支教。在那里,我看到了偏遠山區群眾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聽到了孩子們對外面世界和未來的向往。我開始認真思考,青年黨員肩負著怎樣的時代責任,并為之付諸更多力所能及的行動,最終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
2019年在北京讀研時,我有幸作為學生代表參加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首場報告會。坐在人民大會堂里的幾個小時,除了激動,還有決心,我由衷地為身為黨和國家的一員感到無比自豪,更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的人。
2021年畢業參加工作,我一刻也不敢忘記曾經許下的莊嚴宣誓。作為選調生駐村掛職鍛煉期間,與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配合保障疫情防控渡過高峰,實現平穩有序轉段;回到機關以后,圍繞服務中心、服務決策、服務落實,立足崗位爭當先鋒,于今年3月獲授公務員三等功獎章。
看著獎章上閃耀的“為人民服務”幾個字,我知道我已經從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有信仰、有激情的青年黨員干部,往后唯有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才能不負時代韶華,不負組織信任!
分享人
石獅市紀委監委駐市人民法院紀檢監察組副組長 蔡斌穎
入黨時間:2011.06
又到了火紅的七月,我們迎來了黨的生日。作為一名紀檢干部,這個日子對我來說,意義格外不同,“七一”不僅是黨的生日,更是我們的精神坐標,提醒著我們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在派駐紀檢監察組工作,每天和駐在單位的黨員干部打交道,我既是監督者,也是同行者。通過日常監督的點滴,我們感受著黨員們的內心世界,也見證他們在黨的紀律約束與關懷下的成長與轉變。
記得有一次和一位年輕黨員談心。他告訴我:“剛開始被監督,心里挺委屈的,覺得像被盯著似的,做事都放不開手腳,總怕出錯。”他頓了一下,接著說:“但慢慢地,我發現紀檢組的監督,更多是提醒和幫助。它讓我工作更仔細,少犯了不少錯。現在明白了,監督其實是愛護,就像一面鏡子,幫我們看清不足,保持清醒。”他的話讓我很觸動。是啊,要讓監督真正發揮作用,就得讓黨員們從心里認可它、接受它,自覺去遵守紀律。
廉政教育也是我們工作的重要部分。有一次活動,我注意到一位女同志臉色不太對勁,神情凝重。結束后,我主動找她聊聊。她坦誠地說:“每次參加廉政教育,心情都很復雜。知道是為我們好,但看到那些反面案例,想到他們也曾經和我們一樣……心里就特別不是滋味,又警醒又難過。”她的話,讓我深刻體會到,廉政教育對黨員來說,不僅是約束,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在每一次觸動中,幫大家堅定信念,守住底線。
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工作,就是在這些看似平凡的交流與互動中,深入黨員們的內心,感受到他們的困惑、成長與感悟。站在“七一”這個特別的時間點,我肩上的責任更清晰了。未來,我會繼續努力,既要當好紀律的“守護人”,也要做好大家的“傾聽者”。希望在監督與被監督之間,架起一座信任和理解的橋梁,和大家一起,為我們黨的事業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人
泉港區山腰街道紀工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陳曉民
入黨時間:2006.11
2004年,我穿上軍裝踏入軍營,“聽黨指揮”四個字就深深融進我的血液里。2006年11月,我懷著無比崇敬與激動的心情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我作為一名光榮的中國軍人參與其中,感受著莫大的榮耀。
記得2011年參加抗洪搶險任務,洪水肆虐,百姓生命財產岌岌可危,危急時刻,黨員突擊隊的旗幟在風雨中高高飄揚,老黨員們毫不猶豫跳進湍急的洪水,用血肉之軀筑起堤壩,他們高喊著“黨員先上”,那聲音蓋過了洪水的咆哮,看著他們滿身泥濘卻堅定的身影,作為青年黨員的我深受震撼,追隨著他們的步伐沖鋒陷陣,為人民筑起生命安全之堤。
2018年,我脫下軍裝,成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從軍營到基層,從保家衛國到守護一方廉潔,角色轉變帶來巨大挑戰,但黨徽始終是我前行的燈塔,指引我永葆共產黨員本色,用忠誠與擔當書寫屬于自己的黨員故事。
分享人
惠安縣東嶺鎮專職紀檢監察干部 邱玲玲
入黨時間:2019.06
“你信箱有一封省委組織部寄來的信,記得領啊!”初到基層第一年的我,收到了省委組織部發給選調生的新春慰問信,彼時我還是一個剛從校園課堂踏上工作崗位的“新兵”,信中黨組織帶著包容和鼓勵的文字不僅驅散了我心中的緊張和忐忑,也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
信中既有鞭策,亦有黨組織的期許。當我聚焦做好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村級重新制定集體資產出租方案,督促按期按規做好基層議事協商、履行公開手續、平臺信息錄入等步驟時,我更加領會信中“履職盡責”的分量;當我開展監督檢查,翻過村級財務賬目,走過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的項目建設現場時,信中“腳踏實地”的寄語也讓我前進的步伐更加堅實;當我在走村入戶發放寒暑物資,深入群眾解讀宣傳政策時,腳下的每一條小路、敲開的每一戶家門、收集的每一條建議都是對信中“為民之心”寫下的生動注腳。
此后的第二年、第三年,這封新春慰問信也如約而至地送到了我的手中,這便像我和黨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黨組織的牽掛,讓我確信堅持都能被看見,汗水都存在意義,而我也會努力將信中的期望化作腳下的力量,更有信心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
分享人
德化縣南埕鎮紀委委員 曾舒萍
入黨時間:2017.06
大學時一個夜晚,我偶然點開國漫《那年那兔那些事》,當看到“兔子”在漫天風雪中凍成冰雕卻仍緊握鋼槍的身影,聽到那句“不能哭,眼淚也會凍住的”,當看到年輕的海外“兔子”們前赴后繼,即使在大戈壁灘上也要回來種出“蘋果樹”時,心中那個模糊的愿望驟然清晰:我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入黨,便成了我唯一且堅定的選擇。
畢業后,我選擇回到家鄉成為基層干部的一員。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瑣碎繁雜,沒有想象中轟轟烈烈,卻每一步都連接著百姓冷暖。當我一次次在燈光下翻閱卷宗,在田間地頭核查一筆筆微小的惠農補貼,那動畫里兔子們守護家園的堅韌眼神便浮現心頭。我深知,這看似平凡的檢查與核實,都是“兔子”星辰大海征途的基石。
正如《那年那兔那些事》每一集的片尾出現的“我們,幸福并感激著”,我也在紀檢監察崗位上,繼續“兔子”們未竟的勞作,讓每一粒微小的種子都能在清朗陽光下破土生長。
分享人
永春縣紀委監委駐縣委辦紀檢監察組干部 鄭秋蕓
入黨時間:2020年11月
小時候,我總愛纏著爺爺聽他講過去的故事。那些故事里藏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生活的巨變,藏著共產黨人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昏黃的燈光下,墻上相框里的黨徽在光影中熠熠生輝。我的祖父是一名老共產黨員,耄耋之年仍心系家國、日日收聽國家新聞;祖父用他的經歷,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勾勒出信仰最初的輪廓。
在大學期間,我經過重重考驗成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今,我成為了一名紀檢干部。初入崗位時,我也曾感到過迷茫與壓力。但每每感到疲倦之時,耳邊總想起爺爺那句樸素卻鏗鏘的話語——“黨員不能怕難”。疲憊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凝聚的力量。在隨后與同事們并肩作戰的日子里,我們攻堅克難,最終圓滿完成任務。那一刻,我深刻領悟到:紀檢監察工作不僅僅是監督執紀,更肩負著維護黨的純潔性的神圣職責,是入黨誓詞在平凡崗位上的具體回響。
如今,黨徽別在胸前,時刻提醒著我:唯有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對得起胸前的黨徽,對得起群眾的信任。在平凡而重要的紀檢崗位上,我將用忠誠、干凈與擔當,繼續書寫屬于我的,關于傳承與堅守的黨員故事。
分享人
南安市九都鎮紀委委員 蔡怡婷
入黨時間:2018.01
我的入黨動機,源于對“親近群眾”的樸素向往。初讀理論時,“為人民服務”是抽象的文字,直到成為基層干部,走進農家,才觸摸到黨的溫度。結對幫扶殘疾村民陳大叔后,這份認知變得鮮活。他身體孱弱,兒子常年在外務工。那次走訪送慰問品時,陳大叔緊緊拉住我們,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還記著我,幫了大忙啊!”這句樸實的感謝,如暖流涌上心頭。這一刻我忽然明白,黨的偉大不僅在于宏偉藍圖,更在于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里。從那刻起,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信念在我心中生根,也讓我堅定了成為黨員、繼續傳遞這份溫暖的決心。
分享人
鯉城區西湖社區黨委副書記、紀檢委員 林峰
入黨時間:2018.07
2007年夏天,我在泉州市鯉城區西湖社區開啟了社區工作之旅,不曾想,這推開的不僅是社區工作的大門,更是我與黨結緣的序章。
初來乍到,我緊跟在同事身后,跟著他們一起學習,感受社區工作的意義。面對社區的各種復雜瑣碎的問題,雖然我們也時常會力不從心,但是社區的黨員們總會耐心地向居民講解政策、化解矛盾,那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深深觸動著我。尤其是在老舊小區改造時,更是矛盾頻發。但小區黨員都沖在第一線,做居民思想工作,入戶解釋問題等等,其中好幾位老黨員更是不顧年邁,每天和我們共同走訪居民。他們用樸實的話語、親身的行動帶動小區居民轉變態度,改變想法。改造結束后,看著小區煥然一新,居民笑容滿面,我入黨的愿望愈發強烈。
此后,我積極學習、參與黨建活動,深入理解黨的宗旨。2018年7月,我終于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徽別在胸前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榮耀,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入黨后,我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在社區日常工作中,面對居民對社區工作的不理解,始終以黨員的擔當積極應對。例如在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時,不少居民嫌麻煩,不愿配合。有位居民甚至抱怨:“分個垃圾還這么多講究,以前不分類也沒見出什么問題!” 我沒有急于反駁,而是帶著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多次上門和她話家常,講解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用手機播放垃圾污染環境的視頻,還教她簡單的垃圾分類小技巧。為了讓她更直觀感受,我邀請她參加社區組織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通過分類垃圾贏取生活用品。這位居民逐漸改變了態度,后來不僅自己認真分類,還主動當起了樓棟的垃圾分類宣傳員。
春去秋來,我學著社區黨員前輩們的樣子,用真心換理解;組織活動時,我把黨的關懷融入每一個細節。未來,我愿繼續扎根社區,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踐行誓言,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屬于我和黨的溫暖故事。
八段與黨的不解之緣,都在細微處彰顯著黨員的初心與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百年征程,那些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從未褪色。愿每一位黨員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續寫與黨的故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實際行動為黨的生日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來源:綜合各地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