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全會?回眸2024丨洛江:“平臺+機制”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
來源:洛江區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5-01-21 09:44

“最近的掉頭區竟在2公里外,進出需要繞遠路,出行太不方便了!”此前,洛江區雙陽街道南山社區群眾紛紛在社區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群中反映因萬虹路拓寬改造工程未在社區預留出行口和掉頭區所帶來的出行不便問題。隨后,洛江區紀委監委針對這件群眾“煩心事”開展“選題”走訪,并通過巡察會商溝通,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將基層矛盾解決于萌芽狀態,提前化解了信訪風險。

所謂“選題”走訪,指的是洛江區紀委監委將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和近年來實施的“四訪一促”信訪工作機制融合運用的其中一個環節,即以平臺反映訴求為切入點,針對性選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覆蓋式走訪。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到雙陽街道南山社區向群眾了解有關情況(陳靜雯 攝)

“平臺+機制”的做法有效提升了基層監督治理效能,充分發揮了“1+1>2”的監督疊加效應,讓監督更加精準長效。

“通過聚焦平臺反映強烈的重點人和重點事,我們整合監督力量開展‘選題’走訪、‘選人’約訪、‘選案’評訪、‘選事’亮訪、‘選時’督促,持續增強治理效能。”洛江區紀委監委信訪室負責人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洛江區紀委監委堅持關口前移,將“事后懲”向“事前防”轉變。緊盯“把關人”“重點人”“關系人”3個層面,結合平臺的監督前哨優勢,讓“選人”約訪更加精準有效,進而提高對群眾信訪態勢和苗頭問題的感知、識別、處置能力,把信訪苗頭消除在源頭和一線。

“我們主動約訪在平臺反映問題的村民,利用近鄰紀檢工作室這一陣地傾聽他們的訴求,全方位厘清各方的糾紛和利害關系,深挖背后的責任、作風、紀律問題,進而推動解決,提升基層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洛江區紀委監委信訪室負責人繼續介紹。一年來,全區紀檢監察系統已通過平臺化解信訪件及信訪苗頭35個。

洛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在羅溪鎮近鄰紀檢工作室約訪群眾(邱宏明 攝)

2024年8月,一場線下“選案”評訪會在洛江區萬安街道琯頭社區召開。

“通過評訪會,大家把問題擺到明面上來討論,‘煩心事’解決了,日子也就更安心了!”參會的莊先生對區紀委監委干部說道。

據了解,此前多位琯頭社區居民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群中集中反映“社區兩委未重視疫情防控津貼分配公平”的問題。這引起了萬安街道紀工委監察組干部的注意,在業務內問題辦結后,其針對群眾業務外訴求,邀請反映問題的居民代表、居委會代表及與評訪內容有利益相關的群眾至評訪會參與評議,經各方詢問、質證,矛盾糾紛在“眾人評訪必有公論”中得到了化解。

下好監督“一盤棋”,協同聯動聚合力。洛江區紀委監委不斷強化一線監督評訪機制成果運用,聚焦業務內外交織、普遍典型、“三多”重復等平臺反映強烈的訴求,統籌“業務主管人員+評理員隊伍+紀檢監察干部”合議力量“選案”評訪。除了開展線下“選案”評訪會,線上結合評訪過程通過“群直播”“圖文消息”等形式,實時同步推送至微信群,進一步擴大輻射面,提升工作質效。截至目前已開展聯合評訪7件次、公開評訪4件次、聯審評訪4件次。

治理成效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說的正是“選事”亮訪,洛江區紀委監委用平臺搭建起了干群“連心橋”,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集中問題,如將村級工程項目招投標環節進行“群直播”,規范化晾曬群眾切身事,常態化通報群眾訴求事,“零距離”回應群眾關切,讓群眾從一件件可感可及的具體實事中感受正風肅紀反腐成效,也讓村級小微權力更加陽光透明。

洛江區羅溪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到雙溪村檢查組財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上的公開情況(張九強 攝)

此外,洛江區紀委監委按照“選時”督促節點理念,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平臺+機制”落實情況專項督導,壓實履職責任于日常。一年來,開展量化考評8次和“平臺+機制”履職專項督查8輪次。同時,以發現的45個問題為主線,針對性指導基層細化整改措施63條,推動建立健全項目管理、信息公示公開等長效機制7項。

以平臺促機制落實,以機制促平臺發展,洛江區紀委監委“雙擎發力”釋放融合監督新動能。截至目前,在全區范圍內通過平臺深化一線監督,針對平臺反映問題強烈的群眾開展約訪61人次,發現問題線索18條,立案14件14人,推動解決隱患問題88個。

“下一步,我們將注重在加強基層監督上‘深耕細作’,力促平臺、機制質效雙提升,精準糾治‘微腐敗’,以科技賦能將信訪問題化解在一線,著力暢通基層監督的‘最后一公里’。”洛江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字:何雅琪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