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全會?回眸2024丨德化:力量貫通協同發力 做強基層監督
來源:德化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5-01-07 09:45

“沒有片區協作,案子不可能這么快,相關人員的談話工作在兩個兄弟鄉鎮的協作下,一天時間就完成了。”不久前,德化縣三班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鄭曉鈴將協審案件卷宗送到案件審理室時有感而發。

此前,三班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在入戶訪民情時,有群眾反映該鎮某村存在違規發放津補貼的問題。考慮到案子時間跨度較長、賬目明細繁雜等因素,該鎮紀委監察組隨即申請啟動片區協作機制。該縣紀委監委第五片區整合“室組鄉”力量,迅速查明該問題,最終,相關人員受到處理,并將違規發放資金如數退還。

該縣國寶鄉紀檢監察干部現場走訪佛嶺村某企業,詳細了解生產服務、安全生產、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情況。(林俊賢 攝)

德化縣,作為全省首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目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8.6%,近八成的農村日益空心化、老齡化,基層紀檢監察工作面臨人員流動快、經驗不足、人情干擾、查審難分等“老大難”問題。

為提升基層監督質效、破解基層監督難題,近年來,德化縣紀委監委在探索建立以黨內監督為主導的“大監督”格局時,注重強化力量貫通,同步推動黨內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協同,通過力量聯合、信息聯享、監督聯抓、案件聯辦、成果聯用、保障聯動等“六聯”機制,實現全縣監督力量優勢互補、同向發力。

一方面,注重上下貫通,按照“地域相近、優勢互補、便于協作”原則,將縣紀委監委各紀檢監察室、13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及18個鄉鎮紀委劃分為6個協作片區,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室組鄉一體推進”格局,通過掛鉤聯系、統一調配、對口指導、交叉互檢、提級辦理等方式,凝聚監督合力,著力破解鎮村監督力量不足、視角單一、信息不暢、“人情干擾”等監督難題。

“國寶鄉厚德村‘四議兩公開’制度執行不到位,龍潯鎮高陽村、金鎖社區存在工程招投標不規范……”日前,在該縣紀委監委組織召開的全縣片區協作會上,相關負責人對本季度交叉互檢情況進行通報。會后,各檢查組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匯總后,制定檢查問題清單,統一反饋給相關單位,督促限期整改落實,形成監督、反饋、整改閉環。

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利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討(林俊賢 攝)

另一方面,該縣紀委監委注重左右協同,強化與縣委巡察辦、縣農業農村、審計、財政、自然資源等職能部門溝通協作,組建監督專班,分級分類開展監督,實現“監管+監督”相統一。

“以聯動監督模式為例,在巡察縣教育局時,我們通過巡前對該局審計報告進行分析研判,發現上次巡察時指出的教育發展基金、教育促進會資金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德化縣委巡察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徐順玉說。隨即,巡察組對此開展重點監督,發現問題線索3件,形成專題報告1份,有力督促縣教育局進一步規范教育發展基金會及各學校教育促進會資金使用。

該縣紀檢監察干部走訪某陶瓷企業了解惠企政策落實等相關情況(吳朝燁 攝)

“要提升監督綜合效能,除了‘縱橫貫通’,還要‘雙線聯動’,才能織密織牢立體監督網絡。”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道。線上,強化“互聯網+監督”,一體推動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信訪檢舉各類監督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破除信息屏障,匯成“監督信息池”,通過“網格化+一線監督”工作體系,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解決反饋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真正實現民情民訴“群眾點單、部門接單、紀委跟單”的良性循環;線下,整合縣、鄉鎮、村(社區)、單元網格等四方監督力量,組織縣、鄉兩級17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入駐288個監督微信群,實時開展監督服務,建立符合縣域“大城關”背景的“網格化+一線監督”工作體系;同時,將原有的網格員、退休干部、老黨員、樓棟長等選任納入廉情監督員隊伍,充實基層監督力量。

圖為該縣上涌鎮紀檢監察干部到曾坂村向群眾了解惠農資金發放情況(吳朝燁 攝)

在“督”上聯動,也需在“促”上用勁。該縣紀委監委一方面堅持“以能促干”,以全崗位實戰鍛煉為重點,統籌調配全縣紀檢監察干部力量,分級分類開展“全覆蓋”培訓,通過“以干代訓”“AB崗”等活動,讓干部育能增智、快速成長;另一方面,堅持“以評促干”,建立健全縣、鄉兩級紀檢監察組織全過程履職情況考核評價制度,每季度開展1次督查“收賬”,對學習成果、工作業績進行比拼“晾曬”,并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評先評優、提拔晉升的重要參考依據,切實樹立實干實效、有為有位的“航標”和“指針”。

“要做強基層監督,還應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把監督、辦案、整改、治理貫通起來。”德化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標本兼治,完善‘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的監督管理閉環,切實讓基層監督常治長效。”

文字:林素清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