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村巡察丨泉州:科技助力對村(社區)巡察工作提質增效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 發布時間:2024-12-17 10:18

初冬的下午,泉州市德化縣某村小公園暖陽和煦、棧道蜿蜒,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亭子聊天。“沒想到在群里說的事情,真的有人看,有人管。”村民老吳說道。

今年4月,德化縣對蓋德鎮3個村開展“重點巡”,巡察組在全村微信群和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小程序發布“碼上巡”二維碼,群眾通過掃碼就可以反映問題。隨即就有群眾反映村里的財務開支不透明、公開的與實際有出入。巡察組利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調取數據進行比對,發現該村防洪堤建設、村部小公園改造提升等項目資金使用情況未完全公開。隨后,巡察組干部實地走訪,發現了個別村干部涉嫌以虛構工程等手段侵占村集體資金等3件問題線索。縣紀委監委迅速介入,對涉嫌違紀違法的2名村干部采取了留置措施并移送司法機關,以鐵的紀律護航鄉村振興。

南安市委巡察組干部在美林街道某小區引導群眾規范使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黃文彪 攝)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監督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探索“智慧巡察”,融合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做強巡察監督,緊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實情況,通過巡前擴大宣傳、巡中訪群問計、巡后公開晾曬,讓巡察利劍直抵“神經末梢”。

巡前,在平臺首頁增設“對村巡察”專欄,在微信群等發布《巡察公告》,采取普通話、閩南語“雙語”解讀進駐情況,引導群眾通過“碼上巡”反映問題,讓群眾“一鍵無憂通達”巡察組。巡中,抓好干部巡群察訪、平臺數據分析,深挖徹查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和“蠅貪蟻腐”,推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立行立改、邊巡邊查。

巡后,注重抓好聯動整改,“短平快”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將巡察整改情況“群公開”,對重點監督項目“群直播”,接受群眾監督評議。緊扣“全面改”和“長久立”,對群眾反映意見較多、不滿意的問題,舉一反三、系統施治,切實把監督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巡察鯉城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期間,巡察組干部對群眾在平臺上反映的問題進行查閱梳理。(張美美 攝)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的運用,擴大了巡察的知曉度和參與度,降低了群眾反映問題的‘門檻’和‘顧慮’,推動問題整改情況可感可及。”泉州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安市通過“碼上巡”為雪峰華僑農場自來水改造問題按下“加速度”、惠安縣實時直播東嶺村五福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整改過程、安溪縣巡察組推動官橋鎮縮短村民微信群反映強烈的建房審批時限、永春縣借助監督微信群推動解決一都鎮仙友村香菇種植戶受損賠償問題……在泉州,對村(社區)巡察諸如此類精準發現問題、高效推動解決的實事越來越多,信息化賦能給對村巡察裝上了“智慧引擎”。

平臺運行以來,泉州市在微信群公開整改問題4100余個,直播整改事項91項,推動解決民生訴求事項129件,助力鄉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作者:洪榕山、潘菁菁、鄭穎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