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古城背街小巷環境變美了,住著更舒服了,游客絡繹不絕,生意也變好了!”談及小巷改造完工后的喜人變化,居住在泉州市鯉城區金魚巷的居民贊不絕口。漫步在古城金魚巷,映入眼簾的是整潔有序的衛生環境和欣欣向榮的商業業態,煙火味十足,彰顯古城保護的積極成果。
鯉城區委圍繞“活古城,戰江南”戰略部署,將8個街道81個社區科學劃分為古城區、江南新區2個區域板塊類型,堅持差異化重點監督,巡察古城區社區時,緊盯文化遺產保護、文旅產業開發等問題一屆一屆巡、一錘一錘改。上一屆巡察海濱街道海清社區時,推動金魚巷片區開展保護改造,本屆巡察通過回訪又重點督促街巷再完善再提升,兩屆巡察持續助推金魚巷街巷改造、業態活化,讓群眾對巡察整改成果可感可及。
鯉城區巡察干部通過區文物保護監管平臺檢查重點社區古城文物保護情況
“八屆區委巡察海濱街道期間,發現金魚巷違章搭蓋多,廣告招牌、空調外機隨意設置,排污管道不暢通,沿巷部分墻體傾斜等問題。”巡察組工作人員介紹,“我們與街道、社區進行會商,形成專題報告呈報區委區政府”。隨后,海濱街道會同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并成功推動金魚巷入選“城市雙修”試點。通過立面整治、管線下地、地面鋪裝、夜景優化、綠化小品設置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作,金魚巷內的危房坍塌等安全隱患被消除,居住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鯉城區巡察干部和街道紀檢監察干部查看群眾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反映問題情況
九屆區委巡察海濱街道海清社區期間,緊盯上一屆巡察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重點回訪”,在走訪居民和商戶時,群眾反映金魚巷改造后面臨游客增多,垃圾清運不及時,原住民與商戶發生矛盾等問題。巡察組移交街道和社區立行立改,在全市率先探索黨員街巷長制,實施“4+4”模式,即通過“聯盟商戶、聯結資源、聯動共治、聯合服務”實現商業“興”、人氣“旺”、管理“優”、生活“樂”,共同為街巷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解決問題98個,讓基層治理延伸到群眾家門口,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打造更加和諧的街巷環境。
改造提升后的金魚巷巷口
為確保巡察整改成果真正惠及于民,巡察組融合運用“巡察+平臺”模式,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收集到群眾、游客反映金魚巷周邊休憩場地不多的問題。巡察組與區文旅局、街道、社區多方協商,推動將金魚巷路口古大厝修繕改造為大眾茶館,為游客提供休憩場所,豐富巷內文旅業態。目前,大眾茶館已成為集文化交流、產業展示、文旅推介、非遺體驗、伴手禮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展示窗口,為古城文化旅游增添了新亮點。
文字:上官銀燦、殷斯麒
圖片:林娉婷、何思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