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民利 惠民生 暖民心丨惠安:清風賦能 共建幸福小區
來源:惠安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4-11-21 10:05

“修理水泵是你們物業的本職工作,為什么遲遲不處理,給我們高層住戶生活起居造成很大不便。”“我們也有難處,部分用戶長期拖欠物業費,且水泵損壞較多,公司經費緊張,難以支持修復故障......”近日,在惠安縣螺陽鎮城南安置新區“親清物業”工作室里,該鎮東風村紀檢委員、廉情監督員召集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就“部分樓棟水泵損壞”問題進行商討。最終決議由村委會和物業公司共同聘請技術人員修復故障設備,不到一天的時間便解決了用水難題。

惠安縣螺陽鎮東風村紀檢委員、廉情監督員召集物業負責人和業主代表在“親清物業”工作室面對面解決訴求(郭育勤 攝)

“城南安置新區原本是7個村小組,大家從村民變為業主,傳統的村居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小區規范管理之間的矛盾,導致部分群眾與物業之間摩擦、投訴增加。”螺陽鎮紀委書記陳炳發介紹,村級紀檢委員、廉情監督員充分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對業主在群里或平臺上反映的訴求,及時督促解決,對復雜事項邀請各方在“親清物業”工作室面對面協商解決。

除了訴求辦理,該小區還將物業公共收益在監督平臺和微信群公開,目前已通過平臺公開物業財務明細20余批次。“現在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小區公共收益、公共資金的支出等情況,小區家底愈發透明,過年回去我打算再捐贈些錢物加強小區安防建設。”在外省經商辦企的陳先生說道。

惠安縣紀委監委駐縣自然資源局紀檢監察組會同縣住建局干部深入某住宅小區,對疑似擅自動用公共收益違規建設問題開展聯合監督檢查。(張錦宣 攝)

隨著鄉村全面振興,廣大農村也矗立起棟棟高樓,縣委巡察辦劍指鄉村一線,緊盯物業服務等居民急難愁盼,將全縣218個村(社區)劃分4個類別,分門別類開展差異性監督,探索“點面結合+因村施策”基層監督新模式。

“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原先停水停電、環境衛生差等問題迅速得到解決,業委會也在有序籌備中,現在小區環境比以前好多了。”該縣東嶺鎮五福第一城小區業主柳先生對前來回訪的巡察組干部說道。原來,之前開展巡鎮帶村工作,巡察組指出該小區物業管理缺位問題后,鎮政府先后召開5次專題協調會,逐戶做好物業費補繳工作,采取村委會“臨時代管”機制,并由鎮紀委跟進監督落實,有力促進問題整改落實。

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黃塘鎮聚龍小鎮便民服務代辦點,居民正拿起手機掃描“不便民吐槽箱”上的二維碼反映問題。“小鎮是典型的多元融合,鎮上有來自8個國家和全國各省份等1萬多名業主,如何監督助推物業管理提升,讓五湖四海的朋友安家又安心,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黃塘鎮紀委書記邱婷說。

在立足小鎮原有鄰里文化基礎上,一方面建立直聯業主機制,從小鎮居民、文聯協會等精心挑選5名廉情監督員,分片區與樓棟長聯動,全面收集小鎮居民在行政審批、公共服務、養老醫療等方面意見訴求,督促予以解決;另一方面激活“廉潔因子”,在小鎮紅色廣場嵌入本土優秀家風家訓展播,設置廉潔文化長廊,舉辦“清風鄰里”廉潔書法作品展,把廉潔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

惠安縣紀檢監察系統退伍、轉業老兵與聚龍小鎮老兵服務中隊座談交流,面對面了解社情民意。(鄭蓉 攝)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小區居民身邊痛點難點問題,深化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小區公維金和公益基金為小切口,分領域聚焦重點、分層級壓實責任、分階段壓茬推進,以強有力的監督助推物業管理提質增效,不斷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惠安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字:黃旭陽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