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4年第12期共刊發7篇系列文章11個頁碼的篇幅,全面系統深入報道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深化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做強基層監督的做法和成效,敬請關注第七篇報道。
采訪札記
在強化基層監督中增強群眾獲得感
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是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三次全會連續作出的部署,也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必然要求。福建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基層監督走深走實,有效解決群眾關切,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其做法值得肯定。
福清市紀檢監察干部向群眾講解如何運用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對農村集體“三資”使用、惠民資金發放等情況開展查詢和監督。(陳鐘蘭 攝)
·用好群眾監督
在福建,一個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大家手邊兒的微信群為主要載體,就捆住了小微權力的任性、推動了微腐敗問題的整治,這是采訪中我們感受到的實際效果。究其原因,首先是群眾監督真正起了作用。千千萬萬的群眾,就像無處不在的“探頭”,有效消除了監督盲區;讓群眾參與監督,猶如設立了無數個“前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潛伏再深也能發現,蠢蠢欲動者膽子再大也得收斂。從實踐中獲得啟示,強化基層監督,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重視和運用好群眾監督的力量。要以熟知易用為重點,暢通群眾監督的渠道,打造群眾監督的平臺,合理安排群眾監督的內容,增強群眾關心事項的公開性、透明度,讓群眾便于監督、樂于監督、有序監督,發揮好群眾監督的獨特作用。
·推動貫通融合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上公開的事項、進行的直播,群眾在看、紀委也在看;群眾若發現有關問題線索,紀委的核查就會在研判后緊隨而上。觀其本質,群眾監督做“前哨”,執紀執法作“后墻”,紀檢監察監督和群眾監督貫通融合、形成合力,是這個平臺不斷深化發展、作用越來越大的重要原因。實踐說明,完善基層監督體系,“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既是部署要求,也是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要充分發揮協助引導推動功能,突出政治引領、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強化制度支撐、通過完善機制保障各類監督協調聯動,把握監督重點、增強對基層權力監督的全覆蓋和有效性,讓小微權力更為規范地運行、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
龍巖市新羅區紀委監委依托“龍津清風”智慧監督平臺,對新羅區民政局專項救助資金發放使用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程曦 攝)
·堅持問題導向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之所以受歡迎、有生命力,能夠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切實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是根本原因,如比較有效地防治惠農補貼資金、農村集體“三資”、村級小微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強化基層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著眼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著力消除基層消極腐敗現象,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以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為依托,打通群眾關心關注的痛點難點堵點,糾治惠民利民政策落實中的“責、風、腐”問題,努力做到群眾急難愁盼在哪里、監督整治就跟進到哪里,以強化基層監督實際成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丨師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