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全會精神丨鯉城:“大組團”協同協作 釋放聯動疊加效應
來源:鯉城區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4-06-19 09:13

“得益于‘大組團’協同協作機制,讓‘單兵作戰’變為‘組團攻堅’,人員力量調動順暢便捷,案件辦理質效得到明顯提升。”提起剛剛辦結的一起留置案件,鯉城區監委委員、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楊志權深有感觸。

泉州市紀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完善‘組組’協同監督、‘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鯉城區紀委監委以“大組團、大融合、大作為”為工作思路,創新建立了“大組團”協同協作機制,著力解決監督力量不足、人員分散的問題,按照職責職能,將委機關各部室、各派駐機構、各街道紀工委監察組、區委巡察機構歸類整合為9個組團,分別由1名委班子成員直接負責,踐行“監督同行、案件同辦、品牌同筑”工作模式,形成“委領導、人共用、事協辦”的工作格局。

組團成員聚焦校園食品安全責任落實情況開展聯動監督

這樣的組團模式,有效助力案件查辦快速推進。楊志權協管的五室組團率先試行組團化集中辦案,通過內部挖潛最大化,統籌調度好組團內業務骨干力量,確保案件查辦各環節無縫銜接,實現了紀檢監察室居中統籌、派駐紀檢監察組深度參與、街道紀工委監察組協同作戰的“案件同辦”模式,在2個月內快查快辦了某公安干警劉某違紀、受賄、瀆職案件,成為“大組團”機制提升案件查辦質效的生動實例。

“組團并非各方力量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打破干部內部交流壁壘,釋放人員互動、優勢互補、力量互助的疊加效應,實現‘1+1>2’的綜合效果。”鯉城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黃智勇表示。

組團成員集中學習市紀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

堅持“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按照“分工不分家”的理念,各組團內部簡化工作流程,實現“扁平化”管理,分協管領導統籌安排內部人員工作,定時召開組團會議探討重點工作,有效發揮內設機構掌握信息全面、協調各方便利,派駐機構熟悉部門情況,各街道紀工委監察組了解社情民意的“三方”優勢,集思廣益、快速決策,實現了聯合監督高效化。

此前,結合“點題整治”偏遠地區和特殊人群“看病難”問題,鯉城區紀委監委督促衛健部門在位于龍嶺山上的革命老區龍嶺社區設立了醫療服務點。為鞏固和拓展“點題整治”工作成果,二室組團明確聯動監督重點,由點及面開展監督檢查,舉一反三指出轄區醫療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并發出《工作提示函》,跟進推動中醫外科醫院等7家醫療場所實現改造提升,取得了“解決一個問題、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治理一個領域”的良好效果。

組團聯合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情況監督

“‘大組團’機制不僅推動紀檢監察工作跑出‘加速度’,也是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紀檢監察鐵軍的有力‘練兵場’”。鯉城區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主任曹梁輝介紹,通過把干部監督管理貫穿于“大組團”機制中,建立起組團與組團之間、干部與干部之間的考核評價、競爭激勵機制,突出實干實績的鮮明導向,促進紀檢監察干部業務實績和紀律作風雙向賦能、雙向提升,不斷激發隊伍“動力、能力、精力、活力”。

“通過以組團為陣地全面匯聚監督合力,以實戰為主線全面提升辦案能力,我們不斷完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紀檢監察工作體系,探索破解制約基層監督實踐難題的有效做法,切實激發基層紀檢監察組織活力。”鯉城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林表示,區紀委監委將持續深化運用“大組團”協同協作機制,堅持貫通融合、同步發力,在制度機制上再規范、在協作模式上再優化,不斷實現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文字:葉婧 何思微

圖片:林娉婷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