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直擊
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村級小型建設項目成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載體。雖然金額不大,但量大、點多,再加上監督管理相對薄弱,就容易出現一些違規違紀違法問題,譬如拆分項目規避招標、虛增工程量套取工程款、干部違規承攬工程或優親厚友、項目驗收流于形式……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小微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啃食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權力曬在陽光下便難生蠹蟲,用好用活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福建對村級小型建設項目進行全鏈條公開,以有力監督來有效防治小微工程中的問題。
“‘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的建設項目目前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工人們和工程車輛正在現場忙碌作業……”5月8日上午,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西山村,村“兩委”干部陳銀平頭戴收音耳麥、手持移動支架,正對著鏡頭直播。村民們陸續從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點進直播間,密切關注著工程建設動態,并向村干部留言提問。
將村級小型建設項目搬進“直播間”,是福建省做實基層監督、加強對該領域廉潔風險防控的有效手段。
運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直播功能,柘榮縣楮坪鄉楮坪村解讀農村宅基地建房審批流程。章慧晶/攝
村級小型建設項目是指由村(居)委員會、村(居)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項目業主,使用政府財政性資金50%及以上,工程總投資估算在50萬元及以下,在行政村實施的項目。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鋪開,此類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因為工程小、資金量少,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村級小型建設項目往往被賦予精簡審批手續、簡化發包流程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實踐中,存在‘項目越小、監管越弱’的現象和問題。而監督跟不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項目就容易成為滋生基層腐敗的大溫床。”福建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同志介紹,據統計,過去三年,有關村級小微工程的問題,在查處的涉及鎮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占比達到14.08%,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
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山美社區將漁業養殖基地開標現場搬進“直播間”。陳少松/攝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結合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在全省的推廣,福建各地充分運用平臺上“曬權力”功能模塊,紛紛推進村級小型建設項目的公開公示。實踐中,形成兩個公開公示的版本:把工程相關的原始票據文書在群里“晾曬”是“1.0版”,將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實時直播則是“2.0版”。
不管是哪個版本,其要旨都是一個“曬”字,就是把項目決策、發包、施工、驗收全程“曬”在群眾手掌心、“曬”到群眾眼皮下。以龍巖市為例,凡投資估算在50萬元及以下、在行政村實施并由行政村結算的村級小型建設項目,都需按要求進行全鏈條“陽光直播”。為此,龍巖市紀委監委推動建立“一諾二曬三掛鉤”機制,即村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代表村“兩委”干部在項目決策和發包環節直播時作出不違規插手等廉潔承諾,所有項目文書和原始票據都在微信群中公開公示,將“陽光直播”與確定發包方式、施工單位、支付項目資金掛鉤,強化過程管控。
“曬”的形式并不復雜,效果卻很明顯。眾目睽睽之下,沒人敢做“小動作”,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優親厚友等“微腐敗”只能選擇銷聲匿跡,偷工減料、虛增套取、“紙上”驗收等風險環節唯有選擇退避三舍;眾目睽睽之下,群眾眼見為實,消除了可能會對村干部產生的猜測和誤解,增進了對村干部的信任和理解,給村干部更好履職注入了動力;眾目睽睽之下,比較有效地防止了腐敗問題發生、保護了基層干部,比較有效地保證了小微工程的質量、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千萬不要小瞧“曬”的威力,切莫低估群眾發現問題的能力。前不久,上杭縣珊瑚鄉華竹村一村民在觀看村里工程項目“陽光直播”時,當即質疑村黨支部書記藍某發表的廉潔承諾,在通過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查詢該項目的公示公開信息發現疑點后,便馬上點擊舉報鏈接向紀檢監察機關進行反映。經核查,藍某在任期間將村里的長者食堂和洋地塘道路拓寬硬化工程違規指定給其親戚胡某承包,并通過虛假驗收方式套取工程款,“損公肥私”導致村集體財產遭受損失,最終藍某受到黨紀處分。就這樣,群眾監督做“前哨”推動消除監督盲區,執紀執法作“后墻”保障監督“長牙”“帶電”,紀檢監察監督和群眾監督貫通融合、形成合力,推動基層監督得以強化、基層治理得到提升。
陽光平臺機制搭建起來、發揮作用,但并不排斥其他好的辦法,而是和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共同發力,推進小微工程建設有關問題標本兼治。
安溪縣城廂鎮中標村村民拿起手機觀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項目建設等重大事項的直播。林偉彬/攝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微工程并不簡單,問題并非就能一眼看清。為便于瞄準重點、督到關鍵,讓監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三明市紀委監委探索建立“三庫一表一指引”工作法,共整理市、縣、鄉三級2021年以來2738個鄉村振興項目,形成“項目庫”,對項目審批、招標投標、資金撥付、審核驗收等關鍵環節梳理細化,形成“要素表”。去年4月,明溪縣夏坊鄉鰲坑村的村級工程項目在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公示期間,有群眾反映多個工程項目由同一個包工頭建設,懷疑村干部收受包工頭好處。夏坊鄉紀委對項目進行要素比對并實地走訪后,迅速鎖定了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某指定招標代理公司并進行虛假邀標的違規違紀事實,給予楊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針對農村小型建設項目中存在的村干部插手工程、拆分肢解工程、工程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南平市探索了“村工程鄉代建”模式。在各鄉鎮分別成立由村集體出資參股的鄉村建設公司,采取統一“派工派料”方式,承接各村50萬元以下的小型建設項目,推動“小工程”化零為整、統籌安排。為幫助群眾更好地“看得到”“看得懂”“信得過”,市紀委監委將該機制融入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點進平臺上的“村工程鄉代建”模塊,項目流程圖和項目實施意向、建設信息、工料使用、竣工驗收“一圖四表”公示得清清楚楚,群眾還可以通過觀看直播對“村工程鄉代建”項目工匠選取、開工建設、項目驗收等關鍵環節進行全程跟蹤了解。疊加平臺優勢后,制度效用進一步釋放、監督效果獲得更大提升。
以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為基礎,將村級小型建設項目“曬”在陽光下,把群眾“指尖”上的監督轉化為“心尖”上的滿意。堅持問題導向,紀檢監察機關以強化監督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推動一個個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廉潔規范落地,讓美好生活圖景越繪越清晰。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4年第12期,作者:任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