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抓落實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24-05-09 15:39

記者 陳 楊

抓落實見實效必須求真務實,來不得半點虛假,而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卻把功夫用在虛頭巴腦、華而不實上。對這種“虛”,人們如此描述:如“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宛若水面蜻蜓,點到即止;屬套路高手,賣力裝樣……種種表現不一而足。

有的好謀“虛功”,手里干著公家的活,心里想的全是個人的事,為了貪圖一時之功,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如某市委書記上任后“急于出顯績”“爭取盡快搞副省級”,濫權妄為拍板決定違法融資舉債,致使形成33個爛尾工程,當地財政巨額舉債不堪重負,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有的好張“虛勢”,熱衷形式排面,大事小事都搞啟動儀式、開動員會、簽責任狀、開發布會,表面轟轟烈烈,實際卻收效甚微。有的好作“虛為”,口號喊得震天響、落實起來輕飄飄,文越發越多、會越開越大,就為吸引上級注意到,結果是“開會不過夜、過夜不落實”“發文一大堆、沒人具體抓”,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如曾公開通報的某地政府辦重復轉發文件、照搬照抄上級文件,重復率達80%以上,引發干部不滿。有的好演“虛效”,項目追風一哄而上泡沫化,遇到問題落實不了就作假,采訪中,有干部跟記者反映,“不管落實先畫‘大餅’,往往是剛接到工作任務就琢磨怎么撰寫工作報告,剛進行工作部署就著手總結經驗”,還有一些甚至直接上手造假,妄圖通過統計數據包裝工作成效。如山東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孫述濤為謀求個人進步搞經濟數據造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種種好“虛”之風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和部門“虛頭巴腦”應付了事在作祟。一些黨員干部嘴上吐著槽,實際用著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圖省事,把開會發文和落實工作劃等號,既簡單又易行,一些干部覺得會開了、文發了,工作就算落實了,對上級也有交代。只唯上是另一類原因,有的地方墻越刷越白、景越建越美、假越造越狠,就為讓上級領導看見,去邀功請好。采訪中一名鄉黨委書記坦言,“打造‘明星’樣板點的鄉鎮,當地干部提拔也快,自己所在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村民增收上,辛辛苦苦費了力氣,反倒成了表現一般的。”還有一類原因是分身難,調研發現,一些部門“早上栽樹、下午就要乘涼”,時間緊得逼著基層造材料;一些政策不經調查研究、不善因地制宜,多方疊加多頭指揮,讓具體落實的同志聽了東家聽西家,卻似“無頭蒼蠅”不知如何落地;還有一些“留痕”冗務擠占“正事”,資料多、督查多、排名多,“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沒了做分內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如此種種,不僅加重了基層負擔,還嚴重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貽誤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破除虛假作為,做到求真務實抓落實,需聚焦一個“真”字扎下去。調研中,不少干部談到,“求真首先要扎到一線摸實情”。如福建省石獅市踐行“一線工作法”,黨員干部下沉農村社區、企業車間、項目一線,通過現場辦公、干部走訪,獲取一手材料、掌握真實情況,提高決策針對性。制定政策也要接地氣,做深做實調查研究,避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的盲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通過“一企來”企服平臺、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建立試點和反饋機制收集民意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廣泛調研集智,在情況明、數字準的基礎上,推動決策及時修正、調整和完善。一些干部還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新視角,“領導深入實際帶頭干,與干部一起擔擔子”,當領導的打硬仗時帶著干、挑重擔時挺在前,這才是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除此之外,要避免“只求做了、不求做好”的飄浮,跟蹤督導求實效很有必要,業務主管部門、黨委政府督查機構要盯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借助明察暗訪等手段,全面了解重點工作、重要事項的實施進度與成效,對虛假落實的情況果斷叫停。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監督檢查,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依規依紀嚴肅查處。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