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福建牢記囑托,圍繞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發揮戲劇大省優勢,以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為引領,打造“文藝倡廉”品牌,既涵養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文化底蘊,又增強文藝院團“造血”功能,讓廉潔文化建設更接地氣、更有熱氣、更潤人心,著力譜寫閩派特色文藝當代華章。
聚焦“倡什么”
探索“文藝+廉政”融合發展路徑
活化用好優秀傳統文化廉潔基因
立足八閩大地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優勢,堅持寓廉于藝,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培育孵化廉政劇目,推動廉政教育從“文件”拓展到“文藝”。
一是深挖底蘊,提煉“廉潔因子”。挖掘歷史文獻、紅色文化、民間故事、家風家訓中蘊含的廉潔基因,突出提煉本土古圣先賢、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找準傳統藝術文化與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聯結點,建立大中小型兼顧、新創和復排并行的劇目孵化機制,集中扶持一批廉政品牌劇目,讓文藝倡廉緊跟時代、扎根人民。
二是精深打磨,賦予倡廉新內涵。突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組織戲劇藝術、紀檢監察等領域專家,開展劇本打磨、劇目提升等“火花茶會”研討攻關,賦予古老戲劇反腐倡廉新的時代內涵,將廉政文化從理論抽象變成可觀可感的藝術精品,演繹出廉潔清風的新曲。
三是精選種子,建立廉政劇目庫。以廉政題材、紅色題材、現實題材等作品為主,兼顧戲劇、歌舞、雜技、曲藝等不同藝術門類,遴選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飽含鮮明廉潔特色的藝術精品,建立“文藝倡廉”首批省級優秀作品劇目庫,指導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同步建立地市劇目庫,打造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陣地。
“文藝倡廉”展演在福建省委黨校禮堂舉辦首場演出。
聚焦“怎么倡”
打造“點上試點、面上開花”倡廉矩陣
鞏固拓展新時代廉潔文化陣地
建立省領導統籌協調、文旅部門牽頭、紀委監委協同聯動的推進機制,將廉政文化“植”進去、“種”下去,把廉政教育“搬”上舞臺,推動文藝倡廉從“盆景”聚合成“風景”。
一是分類別培塑“倡廉樣本”。堅持一地一策,統籌城鄉、山海分類選取戲劇傳統較好的市縣作為試點,打造“文藝倡廉”典型樣板,以點帶面倡好廉政故事。福州建立線下線上同步、演出演播并舉的常態化展演機制和每月跟蹤通報考核制度,推動市屬各文藝院團新創廉政題材劇(節)目。龍巖立足紅色文化資源,創作山歌戲、閩西漢劇、革命史詩劇、情景劇等題材作品,推出《紅旗躍過汀江》等品牌劇目。安溪以高甲戲非遺品牌為載體,創作提升《李光地》等精品劇目。云霄抓住向東渠通水50周年節點,創新古老劇種潮劇與美術展跨界融合,打造潮劇現代戲《向東渠》、新創歌曲《禮贊一面旗》及京歌《美哉向東渠》等作品,與向東渠精神之光美術書法展聯動舉辦,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再現時代精神記憶。
二是多元化開展“舞臺展演”。創新“送戲下鄉”,以省屬文藝院團為示范,各地國有和優秀民營文藝院團作為演出單位,鼓勵組建文藝小分隊,常態化下鄉村、進社區、入景區開展惠民演出,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過崖記》等多部作品參加中國戲劇節等全國展演,“文藝倡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三是立體式打造“云上演出”。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拓展線上傳播機制和載體,在學習強國福建平臺推出專欄,鼓勵文藝院團開展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線上展播。同時,鼓勵各地剪輯上線一批閩劇微劇目,設置導賞、劇評引導輿論,將廉政警醒送到干部群眾的“指尖”,讓清風正氣不斷弘揚、崇德尚廉蔚然成風。
“文藝倡廉”晉京展演劇目交響合唱組歌《中國精神》演出現場。
聚焦“倡出效”
創新“以文立心、以文鑄魂”倡廉機制
厚植一體推進“三不腐”思想根基
一是圍繞勤撣“思想塵”,打造機關藝術黨課。發揮“頭雁效應”,省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率隊觀看《貶官記》等劇目,要求創新形式讓廣大黨員干部觀看學習。省紀委監委、省文旅廳聯合出臺優秀舞臺作品展演方案,倡導以主題黨日、廉政黨課、組織生活會等形式,讓黨員干部在沉浸式欣賞藝術中觸發警醒、正心明德,推動廉潔警示從“會場”延伸到“劇場”。
二是圍繞多思“貪欲害”,打造黨校思政課堂。鼓勵各地文旅部門與黨校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精選一批優秀作品進黨校,省委黨校將《為政以德》等劇目作為學員的思政課堂,福州、泉州、三明等地開展優秀清廉戲曲、曲藝、綜藝等專場進黨校演出,推動廉政教育從“身邊”走進“心田”。
三是圍繞常破“心中賊”,打造家風清廉課堂。將文藝倡廉作為黨員干部“文化福利”,鼓勵各地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和家屬一起觀演,明確觀演費用可根據實際從黨費、工會經費列支,并探索通過工會APP等渠道向會員派送演出票,教育黨員干部當好表率、守住家中“廉潔門”,推動廉潔文化從機關走向家庭、融入生活。
來源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委改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