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泉州市紀委監委認真落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省紀委監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立足“監督的再監督”,緊盯重點行業、關鍵領域漠視損害群眾利益問題背后的責任、作風、腐敗問題,深化運用“點題整治”,健全完善“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社會評價”工作機制,按照省紀委監委統一部署推進13個整治項目,督促各個牽頭單位認真落實主體責任,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有效貫通“兩個責任”,推動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至2023年12月31日,共受理群眾留言反映訴求和問題線索188件,均已辦結188件;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78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16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0人;推動整改問題191個;督促各級出臺規章制度92項,推動建立長效機制。現將各整治項目成果匯總發布如下,接受群眾監督評價。
1.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范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2023年,組織開展校外培訓“平安消費”“監管護苗”“安全守護”等10場專項行動,全市累計檢查校外培訓機構3476個次,查處違規問題機構(個人)150個,查處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違法廣告9起,罰沒1.24萬元;督促現場整改收費標準未公示4家、不平等格式條款2家;市縣兩級通報典型案例29起;公布2023年學科類培訓機構“白名單”64家、“黑名單”23家;重新審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并動態公布“白名單”79家;全市298家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100%納入全國監管平臺監管;校外培訓治理近20篇案例、信息被教育部、省教育廳收錄刊載。(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
2.整治城區中小學課后服務質效不高問題,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需求。
2023年,出臺《泉州市“一縣一品”減負提質增效活動方案》《深化整治城區中小學課后服務質效不高問題 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需求工作方案》,進一步落實“雙減”工作,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出臺《關于市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性收費標準和有關事項的通知》,健全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全市義務教育學校100%參加課后服務,參與學生數約100萬人,參與率85%,全省規模最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課后服務“2+N”模式全覆蓋,342所城區學校開展科學教育類課后服務活動,占比達97.71%;推廣兩批課后服務典型案例40個,新增4個案例入選省教育廳落實“雙減”工作典型案例。(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3.整治邊遠地區和特殊人群“看病難”問題,建立巡診機制服務群眾。
從縣級以上醫院抽調165名中高級以上職稱醫師(其中市屬醫院醫師占30%以上)進入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每月至少在受援單位工作1-2天,確保派出醫師發揮作用。2023年,全市累計下鄉服務4470人次,診療23779人次,病例討論1725次,教學查房844次,開展業務培訓7027人次,服務特殊人群2853人次,送醫上門服務59人次。出臺《泉州市臨床學科建設專家名醫傳承工作室建設方案(試行)》,加快推進市級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安排專項經費,對該項目給予專項補助,分年度引導51位泉州市首批臨床學科建設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設立“名醫傳承工作室”。(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4.整治腫瘤基因檢測不規范問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降低患者負擔。
組織泉州市第一醫院、福醫大附二院和泉州市兒童醫院等醫院的檢驗、病理、腫瘤內外科、血液、新生兒和產前診斷等多學科臨床專家座談交流,結合臨床專家的合理建議和患者實際需求,修改完善市級工作方案。指導醫療機構制定腫瘤基因檢測外送管理辦法和本機構主要收治腫瘤病種基因檢測適應癥及對應檢測項目,進一步細化各項管理措施。2023年,全市三級公立醫院開展腫瘤診療10家,引入合作第三方檢測機構11家,累計服務腫瘤基因檢測患者1146人次,腫瘤基因檢測人均費用3119.63元,受益群眾2797人次。(牽頭單位:市衛健委)
5.整治公建民營等養老機構服務不規范問題,推動養老服務質量提升。
圍繞“落實兜底保障、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設施管理、規范財務制度、整治安全隱患”等5個方面,排查發現養老機構服務不規范問題102個;結合全省2023年消防專項整治行動,排查發現養老機構消防問題898個,所有問題均已完成整改。出臺《泉州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的通知》《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規范》《養老服務監管效能提升年行動方案》《泉州市推行養老服務機構監管一件事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推動養老機構管理規范化,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全市養老機構入住人數從整治前的3950人增加到5033人。(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6.整治城市揚塵污染問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全市共計開展各類揚塵檢查9665家次,發現問題1864個,行政處罰745家,處罰246.783萬元,完成問題整改1864個,發布宣傳報道552條,典型案例5批24個(其中正面典型8個、反面典型16個)。2023年,省對市城市揚塵點題整治有關情況的通報中,我市排名連續三個月(9-11月)居全省第一。住建部門持續加強建筑工地揚塵自動監控設備安裝及聯網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在冊1165個工地已安裝自動監控設備1135個,實現聯網1132個,安裝率和聯網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牽頭制定《泉州市城市揚塵污染治理長效工作機制》,為整治工作轉向常態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2023年7-12月,中心市區顆粒物濃度(PM10)相比整治前下降16.28%。(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7.整治中小學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問題,守護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
全市摸排中小學食堂653家,校外供餐單位49個,檢查食堂935家次、校外供餐104家次,發現問題線索365條,立案43起。全市中小學食堂及校外供餐單位排查整治覆蓋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自查率、中小學校集中用餐陪餐率均達到100%。創新推行學校承包食堂“雙食品安全總監+雙食品安全員”、監管人員擔任學校食品安全副校長、監管人員陪餐等三項工作制度。全市學校食堂和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100%實現“明廚亮灶”,全市49個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100%通過HACCP或ISO22000管理體系認證。(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
8.整治物業公司侵占業主公共收益、收入及分配不公開等問題,切實維護業主利益。
2023年共組織1396個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的住宅小區(以下簡稱“物業小區”)開展公共收益自查自糾,累計抽查核實物業小區1109個次,發現并辦結問題線索41條,責令限期整改物業小區15個,通報曝光物業企業4家,行政處罰3家,罰款7萬元;增加小區公共收益3020萬元,存入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賬戶、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專戶的公共收益2180萬元(三年累計增加14736萬元、存入專戶10833萬元,繳存金額在全省排第三),涉及995個物業小區、86萬戶業主;在“泉州住建”微信公眾號開通公共收益查詢端口和物業投訴“直通車”功能,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出臺《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5部門關于貫徹落實〈福建省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等3份文件,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委托第三方機構審計物業小區1339個,規范公共收益使用管理。(牽頭單位:市住建局)
9.整治在建工程項目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問題,保障農民工權益。
健全完善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大數據平臺,對800余個在建項目進行動態監控,推動形成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兩有兩發”(有平臺、有錢發、發到人、發到位)的工作閉環。建立健全欠款欠薪問題聯動處置機制,完成對全市787個在建房、市政工程項目欠薪隱患全覆蓋排查,共排查在建項目2713個次,推動整改未落實工程款支付擔保、實名制信息化管理等問題42個,排查發現工程款拖欠線索19條,推進工程欠款清償3679萬元。處理建筑業欠薪問題239件,其中立案查處29件,為2906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3873萬元。2024年1月,我市在省政府對市政府2022年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中再次榮獲A級,位列全省第一;2個案例入選全省查處“甲指分包”典型案例(全省共4個)。(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人社局)
10.整治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持續加大新增問題發現力度,2023年經對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疑似問題進行核查,確認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8宗,涉及耕地面積4.8畝,均已處置到位。拓寬用地報批路徑,新增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農用地轉用審批渠道,2023年共完成8批次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農轉用審批,為農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鄉村振興項目提供要素支撐。2023年確認新增問題中涉及公共管理服務類共9宗,占新增問題39.13%,同比2022年下降21.98%。(牽頭單位:市資規局)
11.整治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合同不規范、個別資產資源被無償占用等問題,維護群眾利益。
2023年,發現并整改集體資源資產被侵占問題4個,收回資產16萬元(折算),收回土地林地等資源性資產8畝;核查發現并整改合同不規范問題238個,收回拖欠租金1149.79萬元,新增加租金收入460.33萬元;發現并整改財務管理不規范問題1030個,清退、收回107.76萬元。開展宣傳培訓538場次,培訓6229人次,市縣兩級在各類媒體宣傳報道389次。(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12.整治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鞏固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全面建立市級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督導機制和通報考核機制,全市完成供水工程建設投資32.94億元,完成量居全省第一;啟動23座規模化水廠建設,完成建設7座;鋪設供水管網1233公里,新增覆蓋120個行政村,受益63.1萬人。2023年3-12月,總體進展連續10個月保持全省第二。積極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規模化水廠標準化管理和單村供水工程專業化管護,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超8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90%,位居全省前列。承辦全省農村管水員培訓,全市培訓農村供水管水員130名,推動4個縣(市、區)開展單村工程專業管護。公示237個千人以上萬人以下農村供水工程“三個責任”基本情況以及11個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電話和郵箱,出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相關制度4項。市級以上監督平臺收到群眾反映問題8個,同比下降38.46%,切實提升群眾用水幸福感、滿意度。(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13.整治虛構勞動關系騙領失業保險待遇問題,維護參保人員合法權益。
出臺《泉州市失業保險待遇發放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打擊短期參保騙取失業補助金專項行動》《整治虛構勞動關系騙領失業保險待遇等問題 維護參保人員合法權益工作方案》等文件,注重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對疑點數據及時開展全面排查。2023年,全市核查短期參保(1-3個月)并領取失業補助金的疑似數據1863條,已全部核實完畢。其中,市本級對短期參保并成功發放補助金的全部人員建立專檔,專班審核,確保社保基金安全。2023年9月,人社部失業保險專項整治工作調研督導組對我市“一人一檔”做法給予肯定和現場表揚。(牽頭單位: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