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構建監督平臺管住小微權力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24-01-09 09:25

記者 林瑤 通訊員 李艷泓

“這個平臺真的很好用,村里的錢怎么花、事怎么做,拿起手機一點便知,還能在里面反映問題、發表意見。”日前,在上海做生意的老肖刷著手機,跟家人分享老家村里剛剛發布的村情動態。

老肖是福建省將樂縣光明鎮各布村人,到外省工作已經8年了。他瀏覽的正是福建省紀委監委去年5月在全省統一推廣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

讓群眾愛看愛用,進而積極參與、主動監督,是福建省紀委監委構建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的初衷。近年來,盡管基層小微權力監管機制不斷完善,但決策不民主不科學不透明,優親厚友、虛報冒領、侵占截留等違規違紀違法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公開不夠透明,群眾監督渠道較窄,特別是大量農村人口外流,群眾對‘微權力’行使情況看不見、難監督。”福建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問題如何破解?經過縣級探索實踐、市級融合深化、省紀委監委優化提升,福建省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應運而生,平臺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臺”為總體架構,集公示公開、投訴舉報、統計分析等功能于一體,村民只需通過手機,便能詳細了解所在村的村務、黨務、財務等信息,有困難要解決、有問題要舉報,可直接在平臺反映。

“菇棚旁邊的路怎么那么窄,運輸非常不方便,是不是偷工減料了,希望有關部門查一下。”不久前,順昌縣鄭坊鎮興源村村民在平臺反映問題,鎮紀委隨即開展調查核實,發現該村干部李某作為項目負責人,監管不到位,把關不嚴,造成多支付工程款87429元,李某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相關款項被全部追回。

不少鄉鎮紀委書記坦言,以前要發現一條有價值的問題線索很難,現在有了這個監督平臺,相當于基層監督多了成百上千只“眼睛”,監督執紀質效提升不少。

從省外經商返鄉擔任村干部已經8年之久的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黨總支書記孫開明感觸頗深。他介紹,之前村里策劃實施的項目經常“碰釘子”,隨著監督平臺推廣開來,村里要干的事,村民不但對整個過程一清二楚,而且還積極參與進來,主動監督、建言獻策,信息暢通了,彼此間的關系也和諧了。

“平臺雖然小,作用卻不小。”福建省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通過平臺公開“曬權”,關口前移治未病,幫助干部更好地行使權力,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把平臺建成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有力推動基層干部作風好轉、社會治理效能提升。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