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做強基層監督有效方法路徑 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23-12-06 09:53

記者 劉一霖 汪春濤 林瑤 通訊員 陳寶福

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加強基層監督體系建設,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充分釋放監督效能。

福建省紀委監委以做強基層監督為指引,從完善監督體系、健全工作機制、創新監督方法、整合監督資源等方面積極探索,自上而下督促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改作風、提能力、增動能,發揮“尖兵”作用,激活監督“末梢”,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機制指路:上下聯動、一貫到底,省級統籌謀劃、市縣分級實施、鄉鎮具體負責

“大部分鄉鎮紀委只有兩到三名專職干部,人少事多壓力大,監督力量稍顯不足;下沉監督的方式方法單一,缺乏有效的抓手和載體,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去年下半年,福建省紀委監委圍繞基層監督分赴全省各地開展一線調研,發現基層監督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下沉不深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如何破解?福建省紀委監委在省紀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工作報告中作出具體安排,構建省級系統謀劃、市縣分級實施、鄉鎮具體負責的監督下沉工作機制。

“圍繞這一機制,我們突出以上率下、貫通聯動、一體發力,明確‘省紀委監委重點抓統籌調度、過程把控,設區市紀委監委重點抓制度保障、督促指導,縣級紀委監委重點抓力量整合,鄉鎮紀委重點抓落地落實’的工作思路,推動基層監督嚴起來、實起來、強起來。”福建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3月,福建省紀委監委制定《關于設區市級紀檢監察機關做深做準做強監督工作的指導意見》,從明確監督重點、講求監督方法、筑牢監督基礎、提高監督質效、完善監督評價等方面指明方向、提供“指南”,并采取一季一報告、半年一推進、全年一評曬的步步推進方式,推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沒想到山地也能以這個價格發包出去,真是太讓人高興了……”日前,漳州市平和縣文峰鎮南霞村的一處山地經公開承包競價,總承包價從過去的0.15萬元上升到4.58萬元,增加村財收入4.43萬元,得到當地群眾的肯定。

全程參與發包過程監督的鎮紀委書記葉明智告訴記者:“村集體收益的提高,要歸功于‘四定一督’機制。”

“四定一督”機制,即對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進行定底價、定年限、定程序、定約束條款,并由紀檢干部全過程監督。“這項創新舉措,解決了過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置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低價包’‘長期包’‘權力包’等問題,成為做強基層監督的重要抓手。”漳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陳金戀說。

不止漳州,在福建省紀委監委的統籌調度下,該省各地紀委監委結合各自實際,從制度層面強化保障,以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動做強基層監督。

三明市以市委名義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下沉監督具體化常態化的若干措施》,健全“黨委領導、紀委主抓、三級聯動”工作機制,以用好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和建好“四個監督”清單管理與智慧協同平臺為抓手,總結下沉監督等好做法,量化實化形成“一村一分析、一月一清單、一群一平臺、一片一協作、一季一晾曬、一戶一訪察”的“六個一”基層監督工作法,督促鄉鎮紀委干部改進工作作風,主動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今年前11個月,該市紀檢監察干部入戶走訪、巡回接訪17395次,發現問題2745個,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00余個,查處鄉村振興項目資金、惠民富民政策落實等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84起225人。

南平市紀委監委針對鄉村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問題易發多發、廉政風險突出的實際,聚焦小型工程項目建設監管盲點和難點,建立“村工程鄉代建”四全四促監督法:以整治基層“蠅貪蟻腐”為切入點,全領域排查梳理風險,促機制建設;全環節緊盯權力運行,促要素公開;全鏈條推進監督貫通,促責任落實;全過程帶動群眾參與,促項目為民,繪制做強基層監督的“施工圖”,打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最后一公里”。

數智引路:創新驅動、科技賦能,在全省推廣應用直通群眾“掌心”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

前不久,因落實上報全村實際種糧主體應補面積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武夷山市五夫鎮澄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雷某和農技員丁某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這一問題線索的發現,源于福建省紀委監委在全省推廣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有村民發現村里在該平臺公示的2022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與往年相比,出入較大,于是提出質疑。鎮紀委接到反映后,立即組織人員調查核實,澄溪村相關人員未經實地核實虛報數據的違紀問題浮出水面。

“以前,我們開展監督,無非是查閱資料、實地走訪、接受舉報等幾個招數,現在有了這個直通群眾‘掌心’的監督平臺,等同于多了成百上千只監督的‘眼睛’。”五夫鎮紀委書記姜名姍深有感觸地說。

這項創新機制將數智手段與基層監督深度融合,推動監督方式迭代升級,以精準監督規范“微權力”、遏制“微腐敗”,破解基層治理短板。

據了解,該省的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臺”為總體架構,設有群眾訴求、事前公示、村務公開、權力清單等功能模塊。其中,微信群是監督平臺的“前端”,采取“村村有群、戶戶入群”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微信群的實時性和交互性,既原汁原味公開村務、黨務、財務等信息,讓身在外地的村民可以“零距離”參與監督,扭轉過去傳統公開欄一些群眾看不見、看不懂的局面,又為群眾反映各種訴求增加了一條便捷通道;小程序和管理后臺則是監督平臺的“后端”,賦予村級上傳公開信息的管理權限,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監管權限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權限,實現數智化、便捷化、一體化的在線監督。

“我們每個月都要把村里財務收支的每一張發票、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環節、涉民利益每一個事項,以拍照或者掃描的形式上傳到監督平臺的小程序,然后轉發到微信監督群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群眾無異議后才能到鄉里報賬、審批。”羅源縣白塔鄉鳳坂村黨支部書記鄭維鏗說,村里做的每一件事、花的每一分錢,都一五一十在群里公開,一方面倒逼村干部不能亂來,凡事都得講規矩,另一方面群眾的質疑少了,理解支持就多了。

作為福建省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的探索地,安溪縣還利用監督平臺的直播功能,創新推進村級重大事務“微直播”機制,明確村民代表大會,工程項目招投標以及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置,大額資金管理使用,研究確定低保對象、建房申請對象、“一卡通”惠農支農補助資金對象等事項需同步直播,讓群眾既可實時監督,又能發表意見建議。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村里開會在網上直播,整個過程很透明,也很公道。”不久前,安溪縣湖頭鎮郭埔村召開群眾建房搖號會議,全程通過監督微信群進行“直播”,一名沒有搖到建房指標的群眾坦言,“沒搖到號有點遺憾,但下次還有機會。”

“‘微直播’機制推動村級重大事務從靜態結果公開轉向動態實時公開,從滿足群眾知情權上升到保障群眾參與權,真正把監督話語權交到群眾手里,讓基層小微權力運行更加透明,群眾更具參與感、獲得感。我們在管理后端增加直播統計功能模塊,引導全省各地推廣。”福建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

立體式、全景式公開,直觀化、可視化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讓村干部感受到權力行使受監督、受約束,廣大群眾感受到參與監督有結果、有價值。截至今年11月底,福建省通過該平臺已累計公開村務信息136.9萬條,辦結在線投訴4344起,辦結民生訴求14.6萬件,發現和查處了一批基層干部的作風和腐敗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

保障鋪路:打牢基礎、建強隊伍,把提升鄉鎮紀委履職能力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

鄉鎮紀委干部本領高不高、能力強不強,是衡量基層監督水平的重要標準。福建省紀委監委把提升鄉鎮紀委履職能力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將培訓資源和力量向基層傾斜,積極探索管用有效的培訓模式。

“送教下鄉”就是其中一種。福建省紀委監委組織部組建9個講師團,采取“送教下鄉”“訂單式”培訓等方式,按需施教、精準施訓,直奔全省各縣市區,開展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履職能力建設專題培訓,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該省已連續三年舉辦“送教下鄉”活動。

“跟以往‘請上來’培訓相比,‘走下去’效果更好。”福建省紀委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講師團成員均為業務骨干,課程設置全部是基層監督的事項和內容,講師和學員之間更能引起共鳴。

據統計,今年以來,福建省市縣三級紀委監委業務骨干集體備課,在全省各縣市區巡回開展培訓,累計培訓縣鄉紀檢監察干部8600多人次,村級紀檢委員1.4萬余人次。

“‘送’給我們的是方法,‘教’給我們的是經驗,可以現學現用。”對“送教下鄉”的感受,不少鄉鎮紀委干部直呼“過癮”。

讓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感到“過癮”的還有目前正在開展的“基層工作大家談”活動。該活動圍繞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做強基層監督的探索實踐、創新舉措,讓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結合親身實踐談經歷、談做法、談體會,以視頻形式上傳到福建省紀委監委內部工作網專欄,以此搭建紀檢監察干部工作交流的平臺、展示風采的舞臺、比學趕超的擂臺、教育培訓的講臺。

“這個活動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味、言之有物、可學可鑒。簡單地講,就是在線傳經送寶。”福建省紀委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專欄每半個月發布一期,截至目前已發布4期,全省累計開展學習10406人次,進行交流研討1035場次。

鄉鎮紀委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擾做強基層監督的難題。對此,福建紀檢監察機關在加強“室組地”聯動機制建設的同時,深化運用鄉鎮紀委片區協作機制,化“單兵作戰”為“攥指成拳”,破解“熟人社會”人情干擾、力量不足等問題,有效提升基層監督質效。

“多虧了片區協作的助力,我們才能順利查辦這個案件。”近日,在辦結一起社區干部違規發放種糧補助資金案件后,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紀工委書記方建暉深有感觸。

不久前,拱辰街道紀工委接到一條反映濠浦社區、莘郊社區存在違規發放種糧補助資金的問題線索。但由于事情發生在6年前,加之違規發放的補貼涉及兩個社區14戶,僅憑街道為數不多的紀檢干部,取證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到細致全面。為此,街道紀工委向區紀委監委提出了片區協作的申請。

收到協作申請,荔城區紀委監委立即召開協調會,按照“區域相近、優勢互補”的原則,指定西天尾鎮紀委的業務骨干參與協作辦案。在片區協作的幫助下,很快查實了濠浦社區聘用干部陳某某和莘郊社區聘用干部吳某某不正確履職,將不符合補助標準的14戶農戶上報,違規發放補助資金共計2754元的事實。最終,陳某某和吳某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時任濠浦社區居委會主任姚某某和時任莘郊社區居委會主任朱某某受到提醒談話處理。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做強基層監督是確保基層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障。福建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做強基層監督,就是要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激發內生動力,以高質量監督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