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 泉州:立足本地創設載體 讓廉潔文化融入日常浸潤人心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23-11-14 09:37

清廉泉州館,品悟清官廉吏潤澤八方的生動故事,重溫烽火歲月獻身革命的赤誠初心……

隨著“清廉泉州館”正式開館,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絡繹不絕,他們在觸摸“世遺古城”的文脈中,通過一組組文字圖片一段段生動視頻,“沉浸式”體驗泉州“因廉而興”的獨特魅力,激發“持廉奮進”的不竭動力。

德化縣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干部參觀“清廉泉州”館。(林俊賢 攝)

一個廉潔文化陣地就是一座堅實的堡壘。

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堅持從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起筆,突出統籌規劃、上下聯動,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廉潔基因,將海絲文化、世遺文脈與紅色文史串聯其中,充分展現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基層實踐,致力打造面向黨員干部、社會公眾的“清廉泉州”廉潔文化教育展館。

各縣(市、區)紀檢監察機關因地制宜,深耕廉潔文化載體建設——

鯉城區以三朝巷為主體,推出“世遺古城·清風知鯉”廉潔文化研學路線;安溪縣立足當地茶產業特色,創建一批“茶廉”文化基地;洛江區緊盯鄉風民風家風建設,布局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文化館;南安市紀委監委依托“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廉潔戲劇送入千家百戶;泉州臺商投資區圍繞“閩南講古”“閩南四句”等地方特色,打造“洛水廉音”傳習文化講堂;晉江市持續探索家校共建,在金井毓英中心小學打造“家風廉教館”等廉潔教育的“第一站”……泉州市紀委監委通過“一地一品、功能互補”的模式,構建多層級、全方位廉潔文化教育矩陣,讓廉潔文化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推動清廉新風浸潤“泉”城。

泉州市通政小學在鯉城區三朝巷孝廉文化講堂舉辦廉潔家風故事會(費琪 攝)

“白則凈,凈則廉,賴垓勤政愛民、貞廉忠義,跟這潔白如玉的白瓷最是匹配了。”在德化縣紀法教育基地,一場“中國白·瓷語清音”廉潔陶瓷作品展有序進行著,《清官廉吏·賴垓》瓷塑創作者賴瑞攀指著眼前的瓷塑向前來參觀的黨員干部介紹道。據了解,德化縣紀法教育基地落成后,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推動本地特色優勢陶瓷文化產業融入其中,鼓勵和引導民間依托梅嶺窯、月記窯等古窯址開展陶瓷創作,深度闡釋“中國白”的廉潔文化內涵,并將作品吸收到基地展陳,讓廉潔教育更為直觀更可感知。

泉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持續用好用活廉潔文化載體,貫穿日常教育管理監督之中,不斷提高文化滲透力感染力,引導黨員干部積極接受廉潔文化浸潤洗禮,激發“不想腐”內生動力, 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南安市黨員干部參觀“丹青揚正氣 妙筆繪家風”廉潔書法作品展(黃文彪 攝)

在永春縣稅務局辦事大廳,業務窗口的廉政提醒、墻壁樓道的廉言廉語隨處可見,廉政書櫥引人駐足……永春縣稅務局打造的“稅悅清風”品牌,被確定為泉州市首屆“青廉風采崗”展示項目之一。依托活動載體,各參與單位進行一系列花樣“廉動”,助力青年干部綻放清廉風采,引導青年黨員干部職工立足崗位爭先創優,營造勤廉創業的良好氛圍。

以文化人、以文養廉。泉州市紀委監委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通過組建“刺桐清風”宣講團,讓廉潔文化教育載體“動起來”,采取各單位“按需點單”的形式,不斷調整充實黨紀法規、廉潔從政、反面典型案例剖析等方面的課程內容,將廉潔文化教育的“直通車”開進機關、學校、企業、協會等,“送教上門”為黨員干部念好“緊箍咒”、打好“預防針”,切實將廉潔教育貫穿于黨員干部培養、管理、監督的全過程。

“只有將富含廉潔元素的‘源頭活水’聯動起來,才能釋放源源不斷‘廉動力’。”泉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陣地載體建設、宣傳教育形式等方面持續探索,加大日常監督、巡查檢查力度,推動崇廉尚潔的價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持續擦亮“清廉泉州”名片,讓清風正氣在全社會不斷充盈。

文字:佘子藝、林俊賢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