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龍黎經過多次考試才考上公職,但他卻沒有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上班僅3個月,就耐不住清貧、經不起誘惑,把手伸向國家專項資金,將自己的職業生涯斷送在起步階段。
龍黎,男,1991年5月生,貴州三穗人,2019年11月參加工作,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渡馬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工作員。
2021年6月,天柱縣監委對龍黎立案調查。2021年9月,龍黎被開除公職。2021年12月,龍黎因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
精神空虛盲目攀比 交友不慎沾染陋習
龍黎自幼生長環境優越,從小受到父母寵愛,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沒有養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習慣的他,潛意識里向往奢華的生活方式。
考上公職后,龍黎認為工作已經穩定,漸漸放松學習。他開始熱衷于盲目攀比,不比奮斗比享樂,不比努力比投機,很快被不良嗜好和物質欲望沖昏了頭腦。
由于龍黎家在外縣,在天柱當地幾乎沒有朋友,自己又沒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無聊充斥著他的閑暇時間。后來經人介紹,他認識了幾名在天柱經商的老鄉。這些商人朋友出手闊綽,帶著他頻頻出入高檔場所,在一次次吃喝玩樂中,龍黎滋生了及時行樂、貪圖享受的不良觀念,逐漸養成恣意揮霍的畸形消費習慣。
長期出入高檔場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為了在老鄉面前強撐面子,龍黎還經常搶著買單,但初入職場的他工資收入有限,請幾次客后,就入不敷出了。為了繼續享受奢靡生活,同時滿足虛榮心,他鋌而走險,將手伸向了國家專項資金。
錯用“漏洞”謀私利 起步絆倒誤終生
2020年1月,龍黎在為群眾辦理復墾復綠資金發放過程中,發現鄉鎮工作人員提供情況說明后,可以將資金直接匯入工作人員提供的賬號。龍黎覺得這是一個“漏洞”,就琢磨冒領款項。此時,正巧要向一戶因全家外出沒有提供賬戶的農戶發放資金,龍黎便想試探一下,于是向朋友借了一個銀行賬戶,提供了虛假情況說明。
資金正常發放到朋友的賬戶后,龍黎既驚喜又害怕,還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要是出了問題就及時將錢退回,不會有人追究。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龍黎第一次冒領了資金。此時距離他參加工作僅三個月,冒領的錢全部被他用于吃喝和日常消費。
第一次得逞后,便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龍黎見冒領事件沒有敗露,更加肆無忌憚,繼續鉆空子冒領資金。
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僅僅一年九個月的時間,龍黎就利用職務便利,虛報他人銀行賬戶冒領國家資金20余萬元用于個人日常消費。
深陷泥潭難自拔 心存僥幸不悔改
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2020年7月,村民羅某某向龍黎反映自己未收到復墾復綠資金的問題,龍黎則告訴他資金打錯到他人賬戶,讓他回家耐心等待;2020年9月,因接連有群眾反映資金未到位的問題,龍黎害怕事情暴露,便迅速將冒領的5戶村民的部分資金退還。
2021年1月,渡馬鎮人民政府發現多個農戶復墾復綠資金被打入他人賬戶,鎮黨委相關領導找龍黎談話了解相關情況,龍黎謊稱系自己操作失誤,打錯賬戶,并退還3萬元到相關賬戶。
群眾的舉報、領導的約談都是在對龍黎敲警鐘,但龍黎長期把心思花在吃喝玩樂上,從不學習紀律規矩和法律法規,紀律意識極為淡薄,錯誤地認為只要退還群眾資金就能平安無事、蒙混過關。2021年2月,天柱縣紀委縣監委對渡馬鎮紀委移送的反映龍黎冒領相關資金的問題線索進行初核。2021年6月,龍黎被立案調查。他還以為自己只是簡單的違規,直到身陷囹圄,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無知,然而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