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新橋通車一年多了,捐款鄉賢微信群仍在響個不停。”南安市梅山鎮黨委統戰委員吳亞靈時常被這無私的大愛所感動。
這是萬千橋梁中不起眼的一座橋,也是附近村民曾以為再也修不起來的一座橋。
芙蓉新橋航拍圖 (黃奕群 攝)
規劃20多年 項目兩度停滯
“芙蓉新橋從1999年開始規劃。”據梅山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芙蓉新橋項目負責人羅賢華介紹,芙蓉橋位于羅溪流域,連接競豐、蓉溪、蓉中、梅峰、演園等5個村,是省道215過境線梅山段橫跨羅溪的唯一橋梁。由于建設年代久遠、橋梁嚴重老化、通行壓力增大等因素,芙蓉橋已無法滿足通車需求,芙蓉新橋規劃應運而生,成為構建梅山發展新格局的關鍵節點。
一頭連著群眾期盼,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村民們盼著芙蓉新橋能夠帶動周邊農業、工業、種植業、林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鋪就康莊大道。然而,建設并不順利。芙蓉新橋2004年建成橋墩,因資金缺口大,項目停滯了。往后的十幾年里,村民們看著那光禿禿的橋墩,漸漸失去了信心。
2018年,省道215線設計時,梅山鎮努力爭取將該項目納入過境線重要節點。項目方因河道改變及安全標準變化,將原來建設好的舊橋墩爆破后重建。然而,新橋墩建成后,因貸款政策調整,資金跟不上,項目再次停滯,村民們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火苗再次熄滅。
多方齊發力 解決資金問題
“這座橋如果不修了,接下來很多工作都可能停滯不前?!?021年5月,新一屆梅山鎮黨政領導班子剛到位,梅山鎮黨委書記陳貫明就表達了修橋的決心。他和鎮長施能利多次帶隊到芙蓉新橋項目現場調研。“橋墩已經重建過一次,不能再等了,再難也要把新橋修起來。”
南安市梅山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實地察看芙蓉新橋建設有關情況(黃文彪 攝)
財政沒錢怎么辦?歷史遺留問題不能永遠遺留!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靠借力上級。想把芙蓉新橋建好,需要上級的支持。鎮領導經過積極溝通,表達了修橋的決心,南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除市級承擔資金外,在用地報批和項目前期資金上給予梅山鎮大力支持。
二靠社會募捐。2021年7月24日,梅山鎮黨委、政府聯合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捐資建橋”倡議書,最大限度整合社會力量。
信心比黃金更可貴。梅山鎮黨政領導班子的決心帶動了基層干部參與募捐的熱情,時任燈埔村村委會主任的黃福明率先捐出5萬元,時任競豐村黨支部書記的李建清緊隨其后捐出5萬元。村干部的帶頭激發社會各界人士更加主動地與黨委、政府同頻“答題”、同心“破題”。輝源集團、蓉中電氣、南泉制衣等大型企業和在外鄉賢紛紛參與。梅山鎮同步在鄉賢微信群更新捐款動態,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個單位和個人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到賬率100%。
三靠爭取補助。在眾籌資金的同時,鎮領導多次前往省、泉州市交通部門,申請將芙蓉新橋項目納入省、市交通規劃。
“經過我們的爭取,省里正式同意國省干線泉州段規劃與梅山過境線并線,并納入‘十四五’規劃實施方案及省普通國道干線公路泉州市境路線建設項目計劃,可獲得上級補助資金??⒐を炇蘸?,移交泉州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進行管養維護,減少本地財政后期的維護投入?!笔┠芾榻B。
打通民心橋 惠及上萬群眾
根據最新規劃,國省干線橫八線(S215)梅山過境線投資6.8億元,分兩標段建設。其中,第一標段投資1.2億元,芙蓉新橋為第一標段項目之一。2021年12月,芙蓉新橋完成主體建設,實現全線貫通,后續標段建設正在繼續推進中。
“感謝梅山鎮黨委、政府幫我們解決了20多年的遺留問題?!比叵妩h支部副書記李劍平帶著記者來到芙蓉新橋橋頭,“這里正在修建芙蓉亭,未來不僅可以供村民休閑娛樂,還會設置芳名榜,捐款5000元以上的愛心人士都會在長廊中立碑留芳。”
“從梅山鎮區到羅溪對面的村子更快了,縮短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受益群眾達1萬多人?!备傌S村黨委副書記李志坤告訴記者。
“芙蓉新橋從規劃建設到全面貫通,得益于南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痹谲饺匦聵蚪ㄔO總結表彰大會上,南安市芙蓉基金會、梅山鎮僑聯、梅山鎮商會以及16個村(社區)、46位捐款代表被授牌表揚。陳貫明表示,將把強化鎮村聯動、企業示范帶動、僑胞鄉情感召等好經驗好做法梳理、總結,推動更多歷史遺留問題整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記者手記
新舊交接,也是責任與擔當的交接
2500萬元,從投資額看,芙蓉新橋并不是一個大工程。然而,因為缺乏資金,這個工程20多年里兩度“爛尾”。
芙蓉新橋的建設責任交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手里。新官上任,新舊交接,既是工作的交接,更是責任和擔當的交接。
在解決芙蓉新橋這筆舊賬上,先立決心,再想辦法,梅山給出了很好的示范——
第一層面,通過借力上級和社會捐款,解決了部分資金缺口問題;
第二層面,通過努力把項目納入省里的盤子,獲得上級補助資金,徹底解決資金問題,并生成國省干線橫八線梅山過境線6.8億元的項目。
芙蓉新橋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政策和機遇,唯有敢于直面矛盾,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芙蓉新橋修的不只是一座橋,也是群眾的信任、干部的擔當和政府的公信力。
當下,主題教育如火如荼,我們需要更多新官主動“四下基層”、直面舊賬,全力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使新官理舊賬成為干部履職新常態。
記者:黃小玲、許雅玲
通訊員:黃文彪、潘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