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喻大偉
日前,電影《守島人》榮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影片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繼才與其妻子王仕花32年如一日守護祖國邊陲小島開山島的真實故事。“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王繼才以身許國,把青春年華奉獻給國防和海防事業,用生命踐行了“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的承諾。如今,王繼才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在開山島上國旗依然每天升起,王繼才的精神在守島新民兵們身上不斷傳承延續著。
“石多水土少,臺風四季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是過去開山島的真實寫照。在王繼才夫婦上島前,來過10多個民兵守島,最長的只待了13天。但是,王繼才夫妻倆沒有退縮。缺補給,王繼才夫婦過了10多年半饑半飽的日子;沒有電,他們點了20多年煤油燈;沒淡水,他們喝了30多年雨水。與海水為鄰,和礁石做伴。家庭有困難,他們不撤退;自掏腰包修碼頭,他們不報銷;為國守島,還努力不給組織添麻煩。面對一些人的不理解,王繼才總是執拗地說:“保家衛國不能用錢來衡量!”一年又一年,守島,從“有期限的任務”變成了“終生的使命”。
一座島一面旗,這里就是中國。王繼才夫妻倆每天堅持在島上升起五星紅旗。當有人問“沒人要求,沒人監督,沒有人看,為什么還要這么較真”時,王繼才堅定地回答:“開山島雖小,但它是祖國的東門,我必須插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由于環境惡劣,國旗經常破損褪色,必須經常更換。守島32年,王繼才自己掏錢買了200多面國旗。狂風驟起,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國旗臺,保護這一抹鮮紅。一次,臺風來襲,為了護著國旗,王繼才一腳踩空滾下17級臺階,肋骨摔斷了兩根,可他手里還緊緊抱著那面國旗。
一生清貧如磐石,是王繼才忠誠堅守的信念,也是他淡泊名利的寫照。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后,王繼才將證書、獎杯鎖進了柜子里,一如既往地巡島、觀海、記日志……鎖住這些榮譽就是鎖住名利、欲望和浮躁,也把他自己的心鎖在了開山島。“不為物誘,則如明鏡止水,可以鑒照萬物。”王繼才一家人雖過得清貧,但面對種種誘惑,他始終沒有放棄原則。曾有人想以在開山島搞投資開發為名,暗中搞偷渡,有個“蛇頭”私下找到王繼才,出10萬元現金,求行個方便,被王繼才嚴詞拒絕。多年來,王繼才先后報告過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違法事件線索,他說:“不干凈的錢堅決不要!”
在信仰中堅持,在堅持中傳承。王繼才夫婦每天堅持升起的紅旗,最早是父親王金華給的。王繼才守島時,父親寄來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守島就像守陣地一樣,要有信念,人在旗在!”如今,在開山島400公里外,作為邊防戰士的王志國,延續了父親王繼才的堅守,保衛著南京空港。“我守好我的海島,你守好你的國門。”父親曾經的囑咐,他一直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