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如果心存不善、多行不義,那么風水再好也毫無益處;
如果不行孝道、不敬父母,那么供奉神明也毫無益處;
如果兄弟不和、家庭不睦,那么廣交朋友也毫無益處;
如果心術不正、品行不端,那么博覽群書也毫無益處;
如果心高氣傲、不可一世,那么博學多才也毫無益處;
如果偏執極端、不講情理,那么絕頂聰明也毫無益處;如果縱欲而行、耗損元氣,那么靈丹妙藥也毫無益處;如果時機未到、時運不濟,那么妄然求取也毫無益處;
如果妄取人財、中飽私囊,那么行善布施也毫無益處;
如果放縱奢侈、荒淫無度,那么多積陰德也毫無益處。
【解悟】
清朝末年,時年54歲的林則徐寫下了百年傳世家訓——《十無益》,字字珠璣,句句良言。它不僅是林則徐修身做人的準則,更是其以德存世、教育后人的經典范本。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容易讓人迷了心智、亂了方寸。若不注重修身養性,往往容易舍本求末,醉心于追逐錢財、權勢、名利等身外之物,而忽略了“內修仁德”,導致“行止不端、妄取人財”,進而不惜元氣、行“無益”之事,最終自食惡果。
《十無益》告誡世人,要力戒“無益”之事,多行“善、孝、悌、正、慎、謙、靜、廉、清、克”等“十益”之事。倘若我們從行善崇廉、恪守孝悌做起,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做起,從恬淡無欲、謙虛謹慎做起,必能在紛紛擾擾的世俗中堅守初心、向善向上,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真正“有益”之人。
文字丨莊君斌
供稿丨福州市長樂區紀委監委、石獅市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