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如果失去了童心,便是失去了真心;失去了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
解悟
李贄,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童心說”是李贄提出的文學理論概念,也是對新儒家學者先天性善論的繼承和發(fā)揚。所謂“童心”,是“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這種“本心”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擾時一顆未經雕琢、純潔至凈、真誠至極的本心,因而具備一切美好的可能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兒童是人生的起點;童心是心靈的起源,是窺見世界是否澄明的鏡子。保持童心即本真之心,是求真知、踐真行、做真人的根源,而求真之心則是通達本真之心的必由之路。童心童趣,質樸純誠。無論處于人生的任何階段,為人處世但憑真心、不忘初心,保持出自本性真心的樸素價值判斷,懷著一顆純真、善良、澄明之心堅定前行,縱世事紛擾,終寵辱不驚。
供稿丨泉州市鯉城區(qū)紀委監(jiān)委
文字丨何思微
攝影丨洪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