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語出程顥、程頤的《二程集》。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無論古時抑或今日,“變”是常態、規律、趨勢,“不變”是本心、定力、方略。惟有繃住“日新日進”這股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因地制宜、因需而變,勤學善思、勇猛精進,努力涵養“不變”的哲學、智慧、才干、境界,方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古代先哲們有關“日新日進”方面的論述頗豐,“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細思深品,日新日進,既是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也是“安而不忘危”的格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志、“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干勁。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縱觀古今中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者終究會被時代發展所淘汰,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革故鼎新者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近現代以來,一次次社會變革,一次次技術突破,一件件國之重器……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惟有不懈奮斗、善于創新,方能勇立潮頭、行穩致遠。
日新日進,于青年而言,更具有殊為不同的重要意義。有理想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當奮斗其時,要清醒認識到躺贏不可能、躺平不可取,拒絕“佛系”,摒棄“擺爛”,勇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甘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找準青春坐標,繪就青春畫卷,在青春的賽道上不負韶華、逐夢前行、奮力奔跑。
李大釗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回顧百年輝煌黨史,正是在黨的領導和旗幟指引下,無數中國青年拋頭顱灑熱血、甘為革命寫春秋,用矢志不渝的奮斗書寫了一代代青年的使命擔當。陳延年、陳喬年、黃文秀、杜富國……一個個年輕的身影、一個個不朽的事跡、一個個光榮的名字,他們用忠誠、奮斗、奉獻,將青春熱血鐫刻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史冊中。
“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永續創新是我們黨的青春密碼,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活力源泉。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干部,更應志存高遠、心懷天下,正氣充盈、朝氣蓬勃,時刻展現青年“生力軍”應有的奮斗姿態,始終繃住“日新日進”這股勁,以坐不住、等不起、拖不得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敢想敢為、善作善成,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青春壯麗篇章。(孫夢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