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莫厚于甚欲,
禍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春秋〕老子《道德經》
釋 義
罪過沒有比放縱欲望更為深厚的了,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為嚴重的了,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為深重的了。
解 悟
春秋時期,連年戰亂,給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嚴重災難。老子分析了災難的根源,認為造成殺伐不斷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諸侯們不知足、欲望不斷膨脹所致,提出了“罪莫厚于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欲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適當的欲望本無可厚非,但若任憑欲望放縱、貪欲滋長,就會導致欲火燎原、洪流潰壩,最終喪失自我,跌入罪惡的深淵。
如何止住貪欲,止住妄念,遠離災禍呢?老子認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的人,知道適可而止,自然遠離貪欲惡念,不易招致禍患。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今天,若能保持恬淡無欲、返樸歸真的思想,信守“知足常樂”的人生信條,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經常反躬自問,不斷增強是非面前的辨別能力、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斷提高慎權、慎獨、慎微、慎友的自覺性。那么,我們便不易為個人名利所累,也不會為一己私欲而不安,如此,方能擁有輕松愉悅、平安幸福的人生。
供稿丨泉州市紀委監委、石獅市紀委監委
文字丨莊君斌
攝影丨黃云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