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工程建設領域涉及面廣、資金密集、審批權力集中,歷來是違紀違法案件的易發多發區。這一領域的腐敗問題,會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和正常的營商環境,造成國有資產被侵吞、群眾利益受損,危害不容小覷。
但由于工程建設領域涉及面廣、管理環節多、參與對象復雜等特點,給監督和治理帶來不小的難度。
泉州交發集團是我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主力軍,近年來,該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針對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的問題,逆向分析查找風險盲點、防控薄弱環節,逐步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糾錯整改、內外監督、責任追究機制,以有力的政治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工程建設領域的落實,以正風肅紀反腐護航國企健康發展。
技防+制度 讓采購平臺更陽光
在工程建設領域涉及的眾多環節中,招投標是首要的環節,也是腐敗問題的高發區。泉州國資陽光集中采購平臺便是為堵塞這一環節的漏洞而成立的,也是全省首個集招標、詢價、采購競價、拍賣為一體的國資采購平臺。
該平臺于2018年11月起在泉州交發集團內部開始試運行,是該集團加強自我監督的一個嘗試。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效果獲得各方的認可,于2020年5月1日正式上線,用于規范泉州市國資委所出資企業的大宗物資、小規模工程建設項目、限額以上購買服務交易行為。
陽光平臺如何實現“陽光”?日前,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一平臺。還沒踏入平臺辦公區,在門口處,便能看到一塊醒目的標識牌——“專家通道”,“我們設有平臺工作人員專用梯,通過物理手段將業主代表、評標專家和工作人員三方隔離開。”泉州市陽光采購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曉耕介紹。
泉州國資陽光集中采購平臺實行嚴格的視頻監控管理制度
除了物理隔離,整個采購過程還充分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監督,“平臺設立了專家庫管理系統和嚴格的評標專家監督管理制度,評標專家實行電腦隨機抽取、語音自動通知、密封打印名單。因此,專家進入評標間前,不知道自己評的是哪一個標;專家信息系統自動打碼加密,即便平臺的工作人員也不清楚抽到哪些專家。”
開標間設有6個高清直播攝像頭對著搖號機、屏幕等,評標專家到達評標區域前要將手機等電子產品寄存入口處的儲物柜,通過自動安檢門、人工安檢,才能進入評標間。評標間和走廊不僅全程監控,安檢區域還裝有信號屏蔽設備。
進入評標間,倪曉耕打開評標電腦,記者看到,里面每臺電腦都有錄屏系統,每個操作都會被錄屏記錄,“評標間里面還裝有高清視頻監控和拾音器,拾音器很強大,哪怕說悄悄話,都聽得到。”倪曉耕笑著說。
“在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的督促下,目前采購業務已實現全流程電子化,確保交易產生的數據記錄歸檔、操作留痕可追溯,便于實時監控與日后查詢。”
聚焦關鍵環節 織密廉潔風險防控網
除了物理手段隔離、技術手段監控,泉州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還加強“人防”,積極開展廉政約談工作,督促平臺職工簽訂廉潔承諾書、廉潔合同,緊盯在服務中濫用職權、破壞公平競爭等破壞營商環境的違紀違法行為。對于運營中發現的違紀違規違法問題,嚴肅處理,盡可能杜絕招標采購“打招呼”等違規操作。
平臺要“陽光”,交易規則的落實和過程的監督是否到位是關鍵。“記得平臺剛運營不久,有一次評標,有人反映評審專家違規攜帶手機,紀委查明情況后便第一時間重新抽專家評標,大家都心服口服。這兩年來,我們感受到平臺管理越來越科學規范。”正在參加投標的鄭先生跟記者說。
鄭先生說的是一次建筑砂石生產勞務班組招標,收到問題反映后,泉州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立即派出監督檢查組進行調查。該專家表示,他臨時接到評標通知,忘了向單位請假,進入安檢區才想起來,趕緊打電話請假,并沒有與利益相關方“私相授受”。經調取監控錄音及通話記錄,檢查組確認了他的說法,且查明由于當時同時有多名專家在等候人工安檢,工作人員人手不足,未能留意到這一違規行為。盡管經過調查,未發現違紀違法問題,泉州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在督促采購平臺抓好整改落實、堵住漏洞的同時,仍對采購平臺6名相關人員進行了處理。
針對權屬企業多、大額資金支出多、廉潔從業風險點多的實際情況,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聚焦工程建設、大宗物資采購、投資項目和財務管理等關鍵環節,注重廉潔從業風險的動態化管理,及時補充和調整廉潔從業風險內容和完善防控措施,共梳理排查集團及權屬企業188個崗位在工作職責、業務流程、制度機制和外部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潔從業風險點584個,制定651項防范措施,建立起以崗位為點、以程序為線、以制度為面的廉潔風險防控網。
黨風廉政建設也是生產力。據統計,至今年9月,泉州國資陽光集中采購平臺累計成交1915個項目,已成交預算價為65.73億元,成交總價為60.6億元,為企業節約支出5.13億元。
立足實際 創新形式實現精準監督
泉州交發集團經營范圍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公路、隧道、橋梁、市政工程施工、道路客運、城市公交等綜合業務。現有泉州路橋公司、泉運實業集團、福建第一公路集團、泉州公交集團等10家權屬企業,員工7600余人。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面對生產經營板塊多、資金投入高、監督對象基數大、項目距離遠等實際困難,積極創新監督形式,實現靠前監督、精準監督。
泉州交發集團紀檢監察干部走訪權屬企業承建項目,了解工地廉潔建設情況。
政永高速德化段、中國陶瓷電商物流園項目……今年以來,泉州交發集團僅在德化投資建設的項目就超100億元,工程距離集團本部遠、項目工期長,給全程監督、日常監督帶來難度。為解決這些實際困難,泉州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積極與德化縣紀委監委探索開展“地企”聯動監督,加強共同投資合作項目工程建設中監督執紀執法工作協作配合。通過示范陣地共建、廉潔活動共辦、廉潔風險共防、日常監督共抓、項目建設共促、情況信息共享、人員力量共用、矛盾糾紛共調等8項措施,共同規范項目建設監督管理。同時,編制項目業主、施工、監理、紀檢四方廉潔共建協議,以“聯建”促“廉建”,共同預防工程建設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以后工程項目建設到哪里,只要條件成熟,我們都將復制、推廣這一‘地企’聯動監督模式,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項目延伸、向工地延伸。”交發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潘進表示。
與此同時,為強化工程建設領域精準監督,實現全流程管控,交發集團紀委(監察專員辦)前移監督關口,著力打造集團工程項目建設“風險防范樣板”。針對政永高速德化段項目,繪制項目建設分項流程圖,聚焦工程招投標、大宗物資采購、大額資金支出、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編制廉潔風險防控手冊,梳理全環節廉潔從業風險點62個,制定防控措施94條,后續還將該“樣板”推廣至每個工程建設項目,構建廉潔風險防控長效機制。
“不僅限于事前預防,我們力求通過持續強化事中監督、事后查處、全程監管,堅持教育、制度、監督、服務多措并舉,將廉潔風險防控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潘進表示。
文:黃寶陽
圖:陳立
通訊員:葉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