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惠安縣紀委監委立足縣域實際,堅持關口前移,把廉潔文化建設嵌入“三不腐”一體推進戰略目標,以打造“惠宣講”品牌為著力點,貼近基層,走近群眾,不斷創新宣講形式,豐富宣講內容,提升宣講質效,讓廉潔文化的種子在惠邑“落地生根”。
靶向宣講 內容個性化
“廉潔文化”宣講團開展“廉韻家風進村居”活動(劉霆峰 攝)
“李宏塔于祖父李大釗犧牲22年后出生,聽著祖父的故事長大。出身于名門之后的第三代傳人李宏塔,是個怎樣的人?”
日前,在螺城鎮廉政教育基地——李愷、李慎鄉賢祠,惠安縣紀委監委“家風故事”宣講團成員張曉婷以《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為題,為鎮村干部、村(居)群眾生動講述革命先烈李大釗的家風故事,在場人員深受感染。
這是惠安縣紀委監委開展“廉韻家風進村居”的一幕。
近年來,惠安縣紀委監委注重甄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口語表達能力強的紀檢監察干部,組建宣講團,先后成立了“廉政教育”“黨紀法規”“廉潔文化”3支宣講隊伍。主題多樣、層次鮮明的宣講既滿足了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也有效拓展了宣講覆蓋面。
靶向宣講,內容更具針對性。面向村(居)群眾,縣紀委監委讓親和力強、會講閩南話的宣講干部“零距離”講述廉潔家風故事;面向機關黨員干部,則讓專業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深入解讀黨紀法規;面向企業人員,則針對職業道德規范,結合警示案例,開展廉潔教育。進校園、進村居、進機關、進企業……“精準滴灌”的宣講方式讓受眾坐得下、聽得進、悟得透。
“宣講采取‘專題’與‘點課’相結合,緊盯重大時間節點或重大事件,主動送‘廉’上門,或由各單位向宣講團‘靶向’約課,宣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強了。”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因地制宜 形式多樣化
“黨紀法規”宣講團在“榕樹下講堂”為鎮村黨員干部上警示課(林媛欣 攝)
2018年10月1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正式實施,縣紀委監委“黨紀法規”宣講團成員們以此為宣講主題,分赴全縣12個鎮開展24場次宣講活動。同時,借助多元宣傳載體,通過縣紀委監委網站、“惠安速報”微信公眾號“廉政微課堂”欄目等新媒體平臺推送輔學材料,在全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新《條例》熱潮。
聚焦項目建設各環節存在的廉潔風險點和作風問題,縣紀委監委“黨紀法規”宣講團走進縣醫院分院項目部和人工智能產業園區項目部開展“廉潔文化進項目”活動,以“防范項目建設風險 堅守人生安全底線”為題,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廉潔教育課,夯實項目廉潔根基。
“黨紀法規”宣講團在縣人工智能產業園區項目部開展廉潔教育( 陳燦陽 攝)
黨紀法規、重大會議精神、優秀家風故事、廉政故事、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剖析等,不拘泥于傳統的宣講場所,漁排上、榕樹下、項目建設現場……宣講團成員們活躍在機關單位、學校醫院、田間地頭、項目一線。宣講過程既注重主題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又創新形式與區域特色相融通,沾著泥土香,帶著人情味,“接地氣”的宣講感染力更強,干部群眾更易接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持續傳遞清廉正能量。
外延內拓 服務暖心化
打好宣講“組合拳”,奏響廉潔教育“協奏曲”。結合“紀檢監察進鄰里”活動、“點題整治”等工作,宣講團還聯合黨風室、信訪室等職能科室在宣講活動結束后,設立流動接訪點,開展“紀檢監察服務日”活動,組織鎮村干部、村級紀檢委員走村入戶,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及時幫助解決。
凈峰鎮紀委監察組干部結合“紀檢監察進鄰里工作”向群眾宣傳信訪舉報知識(吳素惠 攝)
夯實宣講基礎,擴大宣講隊伍。目前,縣紀委監委宣講團成員已達20多人,宣講足跡遍布全縣各個角落。“惠宣講”不僅成為惠安紀檢監察干部鍛煉自我、展示風采的窗口,也成為縣紀委監委開展廉政教育的“工作名片”。
“廉潔教育潤人心。今后將進一步從拓展陣地、創新形式、正反結合等層面發力,推動崇廉尚潔的時代新風不斷充盈,讓廉潔教育‘活起來’、更走心,打通廉潔文化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惠安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