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潤其內,養德固其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安市紀委監委堅持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多方統籌利用文化資源,創新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在“思想崇廉”“文化養廉”“教育促廉”等方面下功夫,以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以廉潔文化啟智潤心,不斷筑牢黨員干部、公職人員“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做實“紅色文章”從思想上固本培元
“張極生和吳大群伉儷,為革命不惜捐出祖厝、資產,甚至獻出生命……”在位于南安市官橋鎮嶺兜村的張極生、吳大群故居內,伴隨著講解員動情的解說,參觀人員通過一份份珍貴資料、一張張歷史圖片,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廉潔教育。
南安市黨員干部參觀張極生、吳大群故居。(黃文彪 攝)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近年來,南安市紀委監委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深入挖掘本地紅色革命文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致力講好革命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南安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遺跡遺存星羅棋布,普查登記革命遺址77處。它們承載著先輩們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也蘊含著寶貴的紅色理想信念教育內容。
怎樣用足用活這些資源,讓一個個典型人物、鮮活事跡從歷史中走出來、“活”起來?
為做實“紅色+”文章,讓紅色文化可見可讀、可親可感,南安市紀委監委聯合市委宣傳部、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有關單位,精選全市34個研學點,串珠成鏈,形成4條“紅色文化+廉潔家風”研學線路,將革命遺址、家風場館轉化為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潔文化教育等相融合的生動課堂,打造廉潔文化“新地標”。開設“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媒體專欄,通過講述南安先輩先烈的英勇感人事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從中感受信念力量。
擴展陣地載體 讓廉潔文化“活”起來
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積極組織推動開展特色廉潔文化陣地創建,以開展“一鎮一孝廉”創建活動為契機,大力挖掘基層“孝廉因子”,培育本土特色孝廉文化品牌,精心打造一批基層廉潔文化精品工程,做大做強具有當地特色的廉潔文化矩陣。如位于金淘鎮占石村的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被省紀委命名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官橋鎮嶺兜村的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暨泉州(南安)黨員教育基地入選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市公安局溪美派出所廉政教育基地被確定為全省廉政文化長廊示范點,蔡氏古民居家風家訓館等5處場館被評為泉州市級家風家訓館。此外,南安市還充分利用圖書館、“農家書屋”“農家學堂”、讀書班、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服務設施,依托微信公眾號、流動展板、“微講壇”等載體,不斷豐富拓展多元廉潔文化宣傳教育陣地。
南安市黨員干部參觀廉政詩詞書法作品展(黃文彪 攝)
一枝獨秀不是春。在推進廉潔文化陣地建設的同時,南安市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通過組建宣講小分隊,開展廉潔文化“七進”活動,把廉潔文化輻射到機關、農村、學校、企業、家庭等,溫潤社會“大氣候”。通過家風故事征集、“僑批”家風文化巡展、廉政書畫作品展覽、廉政詩詞吟誦等活動,創作《聲動清廉》系列動漫視頻公益廣告,拍攝家風宣傳片等,全方位、多角度傳播廉潔文化,讓廉潔元素隨處可見,飛入尋常百姓家。
強化警示震懾 用身邊案教育身邊人
“我從一個家人引以為豪的人,成為今天的階下囚,對不起父母的養育,給單位抹黑,給家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不久前,南安市紀委監委組織泉州市南安生態環境局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旁聽該局原分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某某職務犯罪案件,庭審中黃某某悔恨不已。
南安市紀委監委組織黨員干部旁聽庭審(林瑞婷 攝)
用身邊案教育身邊人,分層分類、精準組織黨員干部旁聽職務犯罪庭審,已成為南安市開展警示教育的常規之舉。
反面典型是最鮮活的教材。在堅持零容忍懲貪治腐的同時,南安市紀委監委深挖警示教育資源,針對不同層面、不同職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典型案例,通過組織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參觀警示教育基地、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編印懺悔錄等形式,分級分類差別化開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為鑒,強化警示震懾,引導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攬鏡自照、防微杜漸。僅2018年來,該市各級各單位開展各種形式警示教育1600余場次,受教育人數近9.2萬人次。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重在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南安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以落實構建“治未病”“三軌制”教育體系為抓手,創新形式和載體,持續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不斷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
文:黃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