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不失一分”的態度和嚴謹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9-13 09:16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震

“上天的東西,99分都是不及格”,這是“七一勛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元九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早期出國留學的博士,陸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成為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我國慣性導航領域的探路者和奠基者,以“不失一分”的態度和嚴謹,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追求卓越,用“不失一分”的執著,不斷攀登科技高峰。掌握前沿科技,是陸元九一生的追求。20世紀40年代中期,赴美留學的陸元九一心想要“學點新東西”,決定師從“世界慣性導航技術之父”德雷珀教授,成為世界第一位慣性導航領域的博士,開始探索該學科領域的最新內容。回國后,恰逢我國啟動人造衛星項目,他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衛星”概念,用兩個月時間研制出運載火箭結構圖和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創造性運用自動控制觀點和方法對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進行論述。星空浩瀚無比,逐夢永無止境。在陸元九看來,科技創新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既要有跑百米的沖勁,又要有跑萬米的耐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陸元九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奮斗,帶領我國航天慣性導航技術走向世界最前沿。

不畏挫折,以“不失一分”的態度,勇于擔當克服困難。航天工作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對質量、安全的要求極高,研發過程中充滿險阻和不確定性。1996年2月,長征三號乙因飛行姿態出現問題導致星箭俱毀,給我國航天業帶來巨大損失,當時76歲的陸元九謹記科技工作者的職責使命,勇挑重擔,立刻趕到西昌發射場,開展調查工作。他不顧年事已高連日工作,仔細檢查每一項數據,最終把原因鎖定在一根小小的“金絲”——雙向可控硅。此后,陸元九總結教訓,提出“99分都是不及格”,第二年長征三號乙成功發射,我國航天事業走出陰霾,此后開啟了“嫦娥”“祝融”“羲和”“天和”等一系列新征程。對事業“講究”的人,從不懼怕挫折和失敗,堅定“不失一分”的態度,堅持不認輸、不怕輸的干勁兒,就能在風雨之后見到美麗的彩虹。

言傳身教,把“不失一分”的嚴謹,傳遞給代代航天人。陸元九經常向學生強調,要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項理論分析、每一份設計文件、每一次試驗、每一個數據,容不得半點疏漏。國家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慣導專家謝天懷是陸元九的門生,他那個年代文稿要靠手抄,但是老師依然要求十分嚴格,論文的文法句式、標點符號都不能出現丁點差錯,他的畢業論文被改了9次,整整寫了一年。陸元九的嚴格源于對年輕人的殷殷期盼,是為了讓年輕人“進步快一點”,一代接一代擎起航天事業的旗幟。身行一例,勝似千言,如今“不失一分”的嚴謹已成為中國航天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標準,細之又細、嚴之又嚴的新航天人正推動著我國航天業創造更多輝煌。

初心如磐,信仰如山。“99分都是不及格”,陸元九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雖然年過百歲,但他依然牢記學以報國的使命擔當,向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發出號召,“在黨的旗幟的引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科技報國!”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