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種信仰”的人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9-13 09:16

2022年高考首日凌晨5點,云南麗江華坪女高教學樓里,一個瘦弱身影如往常一樣準時出現,用手中喇叭叫醒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她就是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也是“七一勛章”獲得者。今年是她連續第12年堅持送考、陪考,奔赴考場前,她特意帶領全體師生合唱了一首《萬疆》。“我是在給她們‘種信仰’。”這是張桂梅曾經說過的話,也是她數十年如一日扎根滇西山區教育一線踐行的諾言。

種信仰者,必先有信仰。讀初中時,張桂梅常讀一些紅色書籍,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信念對她影響很深。“小說《紅巖》和歌劇《江姐》是我心中的經典,江姐對信仰的堅定是我一生的榜樣。”年幼時種下信仰的種子,成為后來支撐她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接連經歷丈夫離世、自己罹患重病后,張桂梅不僅沒被打倒,反而愈加堅韌,全身心投入到山區教育事業中。為了讓大山里的女孩有書讀,張桂梅決定創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但辦學之艱難超出了她的想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她四處奔走募捐籌集資金,拖著病體走山路家訪,在學校陷入困境時,帶領黨員教師重溫入黨誓詞,主動扛起責任。一路走來,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支撐張桂梅從不言棄,堅持“要通過教育阻斷山區貧困的代際傳遞”,將數千名女孩送入大學。

撒下信仰,收獲力量。剛強、慈惠、質樸,這是女高教學樓外墻上的標語。作為老師,張桂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致力于塑造學生堅強品格。“華坪女高的成績之所以好,是因為我們能吃苦,因為我們有理想信念教育。”在張桂梅看來,高考是大山女孩們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她們基礎差,想出成績就必須苦教苦學。高強度學習節奏下,為了讓大家保持勁頭,張桂梅在課間操時間組織同學們跳舞蹈《南泥灣》、唱《紅梅贊》,學習革命先輩事跡,從中汲取奮進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伴隨女孩們考學,還陪著她們走出大山,支撐她們在面對困難時自信勇敢地“迎頭上”。“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這一入學誓詞伴隨無數女高學生成長,是張桂梅用信仰的力量引導她們樹立遠大志向,學會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信仰落地生根,精神代代相傳。從女高畢業后,大部分女孩選擇教師、醫生、警察等職業。學生周云麗從師范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到母校,成為華坪女高的老師;學生陳法羽考上警校,現在是永勝縣的一名人民警察;學生蘇敏現在成為一名醫生……這些曾經一度面臨輟學的山區女孩,如今在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有兩個女孩自愿參軍到西藏,張桂梅得知后心生不舍:“海拔那么高,你們怎么受得了?”孩子們卻很堅決:“您告訴過我們,祖國哪里需要,我們就上哪里去!”

讓大山女孩們成長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是張桂梅的愿望,通過教育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張桂梅的目標。如今,種下的理想信念開花結果,一批又一批從女高走出去的女孩不僅自己努力成才,還將這份正能量傳遞給了更多人,以此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樹人先樹魂。張桂梅幾十年的堅守,彰顯出一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堅定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擔當。她像暗夜里的燈盞,照亮山區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路途,給予她們與命運抗爭的力量,也向世人證明:只要信仰在、力量在,“讓夢想飛越大山”終將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