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廉潔教育丨以權生錢 人財兩空
來源:中國方正出版社 發布時間:2022-08-11 09:38

端正權力觀,做到權為民所用

權力觀是關于國家和社會權力的根本觀點,是影響決策制定、影響權力使用的價值導向。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前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來源和基礎,后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性質和歸宿,有力地回答了“怎樣看待權力,怎樣使用權力”這個權力觀最基本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100多年,在全國執政已經70余年,始終按照這一權力觀,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確保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一些年輕干部社會閱歷、實踐鍛煉不足,初嘗權力滋味容易飄飄然,認為職位重要就是水平高超、權力大就是能力強,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缺乏對權力的敬畏心,以至于私欲的“口子”越撕越大,最終導致權力失控、脫軌。特別是對于剛剛接觸到權力的年輕干部來說,從一無所有到一下子掌握了資源的配置權、資金的支配權、事務的管理權以及具有強制力的司法權等,如何看待權力、如何行使權力,是對他們極大的考驗。有的年輕干部能夠充分認識到,權力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約束、一種壓力,因此,就會對權力產生敬畏之心、戒懼之意,用權時謹慎而行、慎重而用,自覺在一定范圍內用權辦事。但還有一些年輕干部,把組織賦予的權力看作個人的工具,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濫用權力甚至以權謀私。這些人在一時風光過后,留下了發人深省的慘痛教訓。

警示案例

以權生錢血本無歸

——浙江省某市現代農業開發區原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馮某案警示

浙江省某市現代農業開發區原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馮某年紀輕輕就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但他卻沒有珍惜組織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而是將其異化為交易的“籌碼”,與各色商人老板大搞權錢交易。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馮某被自己的胡作非為葬送,不得不走進高墻,步入鐵窗生活。

“燈紅酒綠” 心生貪戀

27歲副科長,30歲科長,36歲提任浙江省某市現代農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馮某在仕途上一路順風順水。領導和同事們曾經認為,他是“有能力的年輕領導干部”“工作起來風風火火”“會干事”“吃得了苦”……但實際上,馮某既想當官又想發財,臺前是“正襟危坐”的黨員干部,背地里卻與商人勾肩搭背、私相授受。

馮某曾先后在市水利局圍墾開發辦公室和市現代農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工作,其間接觸到一些財大氣粗的工程老板。他們“燈紅酒綠”的生活方式與他相對“清湯寡淡”的生活形成了強烈反差,這令他心中既羨慕又嫉妒。“看到他們所過的那種生活,感覺送我3萬5萬,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算什么錢,這種思想作用下,內心那種追求財富的原始欲望開始蠢蠢欲動起來。”馮某這樣剖析自己。

失衡的心態化作貪念的種子,為他日后肆無忌憚地逐利埋下伏筆。2007年,還只是市水利局圍墾開發辦公室主任助理的馮某,就動起了“權力變現”的歪腦筋,利用負責工程現場管理之便,收受管理對象陳某送來的3萬元現金和一些煙酒。十多年間,隨著職位的提升,他對金錢的貪念也愈發膨脹,肆意收受管理服務對象“好處費”。經年累月,次數之多、數額之大,令人咋舌。

馮某在懺悔書中寫道:“在幫工程老板行使方便的時候,看到往來的巨額流水賬目和同樣辛苦的付出,我就產生了‘不如搞點現實的更靠得住’的心理,對老板們‘燈紅酒綠’的生活方式心生貪戀,對紀律規矩不知敬畏,人生航線就越走越偏。”

“香餌有毒” 照吞不誤

手握工程管理多項審批權的馮某,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重點“圍獵”對象。作為年輕干部本應有這份警覺,但他卻明知“香餌有毒”,依然照吞不誤。

多年來,馮某的身邊總圍繞著一群“朋友”,過節禮品準時送達,肉麻吹捧、逢迎巴結,極大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這些人有的為了謀求更多關照,有的為了回報幫忙,于是就用一顆顆“糖衣炮彈”長期對他進行侵蝕和“圍獵”。

在這些“朋友”的眼中,馮某“很想要錢”,“蠻好說話”。2015年6月,看著逐漸虧空的“股倉”,馮某假借買車之名向做工程承包的老板朋友鐘某某提出“暫借”20萬元。立馬意會的鐘某某想起平日里馮某也沒少給自己的工程開“綠燈”,以后還免不了讓他多行方便,便立刻將20萬元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借”給了馮某。

于是,以“借”為名的權錢交易一再上演。2017年至2018年間,總額高達40余萬的“好處費”以銀行轉賬、消費卡、借款等方式被馮某收入囊中。馮某在庭審中坦言,有些“好處費”雖然嘴上和這些老板說的是借款,但實際上他并沒有寫任何憑據,也沒有打算歸還的意思。

2017年底,馮某提任市管干部后,從事道路建設等工程項目的多年老板好友韓某前來拜訪他,并給他帶去了兩部當時“一機難求”的某品牌智能手機,而一年前韓某送的兩部手機尚還簇新。平時,韓某總會向馮某送些小海鮮、水果等禮品,逢年過節更是會送上高檔香煙、高檔酒等花樣層出的各色禮物。兩人的交往也因這些“糖衣炮彈”愈發緊密,延伸至兩家之交往。2018年春節至2019年春節期間,馮某應韓某邀請,攜帶妻兒多次接受韓某安排的旅游,珠海長隆、澳門、香港、上海、杭州……所到之處動輒上千的酒店房費都由韓某支付,門票餐飯基本全包。韓某也因此在工程承做、驗收等方面得到了馮某的“幫助”和“支持”。

老板們“慷慨相授”,馮某也“投桃報李”,通過出賣手中權力,在工程建設、渣土傾倒、企業前期建設等方面提供幫助,為他們創造更多利益“回報”。看似是“雙贏”的結果,但實際上,公權力被賤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暗度陳倉” 皆為徒勞

馮某深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已違紀違法,來路不正的錢財,就像一顆顆埋在身邊的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引爆,但他卻心存僥幸,想盡辦法企圖瞞天過海。

他想出了寫“假收條”的妙計。2017年7月,正值馮某提拔市管干部公示之際,生怕這些“不義之財”露了馬腳,他立馬叫來當初“借”給自己20萬元的鐘某某,在辦公室中編造還款事實,偽造了一張“收條”,好讓這20萬元看起來像朋友之間的正常借款。

2019年,看著單位下屬因違規幫助他人偷倒渣土被帶走調查,擁有渣土消納場地證明審批權的馮某深感自己可能會東窗事發。一筆筆“不義之財”如鯁在喉,令他夜不能眠,然而這時他腦子里動的卻依舊是“如何逃避組織審查”的歪腦筋。

馮某找到鐘某某,再次與其串供,并將20萬元連帶利息4萬余元通過銀行轉賬還給了鐘某某。“這件事情弄得我們兩人都睡不好,這筆20萬元我收下了,利息等過了這個風頭我會還給他。”鐘某某在接受調查時如此供述。

“搞定”鐘某某后,馮某又琢磨起韓某安排旅游的相關費用,約了韓某碰面,將費用以現金的方式還給了他,并囑咐道:“我下面的人出事了,我怕自己也出事,這些旅游費用你就說是在每次旅游結束后10天內支付給你的。”想起還有手機的錢,他又以同樣的方式在幾天后以現金形式給了韓某。

一頓操作下來,馮某的心卻依舊懸著。直到接受審查調查那一刻,他才終于意識到,之前所做的一切皆是徒勞。2019年11月,馮某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立案審查調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2020年1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同年3月,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一個月,并處罰金32萬元。

鮮活的面孔、青春的氣息,生生與令人瞠目的違紀違法事實綁定。現在說起馮某,他曾經的領導和同事都是一聲嘆息、心情沉重。“回想一路過來的每個腳印,那些艱苦和感動、貪婪與悔恨,我掩面而泣。在我洗心革面回歸社會后,將以敬畏法紀之心在新的人生道路上去感恩和回報。”馮某在懺悔書中寫道。

馮某的悲劇完全是他自己導演的。如果他能夠珍惜黨組織給的機會,珍視手中的權力,時刻想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就能夠時刻保持清醒,對各種“圍獵”和拉攏腐蝕保持警覺,也就不會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讓“年輕的資本”輸得血本無歸。

來源:摘自中國方正出版社《年輕干部廉潔教育案例讀本》(原標題:年輕干部廉潔教育丨端正權力觀,做到權為民所用〔內附警示案例〕)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