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村一群一戶一人 “微信群”監督“微權力”
來源:泉州晚報 發布時間:2022-07-28 09:17

村里的每一筆收入、支出,不加粉飾,公開呈現;每一項資產資源處置、工程項目建設,從“議”到做,環環公之于“群”;群眾建房指標分配、低保對象確定、“一卡通”惠農補助資金發放,“先群公開后走審核審批”……在茶鄉安溪,群眾只要看看微信群,就能隨時隨地監督村里做的每件事、花的每分錢,有疑問、有訴求可以在群里直接提出,群眾通過便捷的方式成為小微權力的監督主體。

“我們把小微權力的行使嵌入微信群之中,作為開展‘紀檢監察進鄰里’活動的重要抓手,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初步顯現出管好基層‘微權力’、推動解決‘鄰里事’的效應?!卑蚕h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掌上”監督平臺 走進群眾心坎 

2021年6月3日,官橋鎮駟嶺村將擬改造村部三樓兩間衛生間的邀標情況發布群里,“3個施工隊報價相差不多,會不會圍標?改造的數量、材質、規格不清不楚,叫我們怎么監督”之類的留言“群起攻之”。

見此情景,負責群公開的村報賬員立即將改造項目清單和邀標情況詳細周全地進行“二次公開”,村黨支部書記也趕忙在群里做一番說明和解釋。

這是安溪縣推行村級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模式的一個縮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按照“一村一群”“一戶一人”的原則,全縣488個村共建了517個村級微信群,除了群眾,掛村領導、駐村干部、鄉鎮紀委干部、村兩委成員、村級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和鄉鎮派出所掛鉤民警等相關人員也要求進群。鄉鎮分管領導、駐村干部履行主體監管責任,協同村干部對群眾提出的疑議和意見建議予以回應、處置、反饋。鎮、村兩級監督力量實時監督,一面督促落實群眾的訴求事項,一面對群眾反映的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依規依紀依法作出處置、回復。

金谷鎮紀委干部向茶農了解情況(林偉彬 攝)

“群”建起來、職責明確之后,該縣紀委監委把工作重心放在群公開上。

“實踐中,我們重點督促村(社區)做好村級財務收支原始性公開、資產資源處置和工程項目建設全鏈條公開、涉民利益事項即時性公開?!卑蚕h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劉木釵介紹,特別是針對以往村干部出問題大多是在財務上做“手腳”的情況,變“事后”公開為“事前”公開,要求每一項支出項目實行“先公開后審批”,原原本本在群里公示3天,群眾沒有異議后,駐村干部在支出票據上簽字背書,然后再走審批、款項撥付、到鎮報賬等程序。

逐筆逐項全景公開,擠掉了村干部權力任性的空間?!俺砂偕锨е谎劬υ诙⒅词褂小\心’也沒那個‘賊膽’了。”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如是說。

監督無“微”不至 基層矛盾越來越少

“有必要買這么貴的椅子嗎?是不是為了享受?”2021年10月,一張擬購置20張辦公椅、單價900多元的“小票”在官橋鎮燎原村的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群公開后,一名遠在外地的村民提出質疑,引來不少村民附議。

見此,鎮里的掛村領導立即喊停,鎮紀委隨即組織核查,發現情況屬實,提出暫緩購置意見,要求該村控制在500元以內的標準進行更換再報支,并對該村黨支部書記龔某進行批評教育。

隨后,鎮紀委在群里反饋核查意見,該村也將擬重新購置辦公椅的“購銷清單”進行再公開,不少村民在群里點贊。

“多虧有了這個監督群,多虧了村民的監督,不然可能就得‘挨板子’了。”新當選不久、對相關規定還不了解的龔某,對差點釀成錯誤,既心有余悸又感激不盡。

祥華鄉東坑村村民圍坐在一起通過手機查看村務公開情況(李春梅 攝)

過去村里事務可能幾個村干部說了算,如今村民對村級事務有了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去年8月,尚卿鄉某村在群里公開上月財務收支后不久,鄉紀委就收到了反映該村村干部用村民自籌資金建造交付使用的擋土墻工程項目虛報村財支出8萬多元的違紀問題信訪件。經查,群眾的舉報屬實,2名村干部被鄉紀委立案審查。

“我們把群眾‘能知道、能參與、能監督、能滿意’作為評判標準,不僅撬動了群眾監督的‘神經’,也讓村干部不敢放肆,對這種接地氣的監督方式也從排斥到接受?!卑蚕h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少村干部坦言:“以前你做得再好、一點私心都沒有,群眾可能也不信任,現在做事更安心了。”

一組對比數據印證了監督群帶來的變化:同2018年換屆相比,安溪縣紀委監委受理涉及村干部的信訪件,2021年下降60.22%,其中,檢控類初信件下降47.79%,有409個村實現“零信訪”;全縣村干部違紀違法涉案人數,2021年下降31.15%,大部分違紀違法事實發生在微信公開監督群推行之前。

村務大膽曬群里 振興合力凝聚起

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這些亮眼的名片中,有一張尤為珍貴——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作為“微信群”信息化監督模式的第一批試點,該村的干部群眾,對村務“裸曬”已習以為常。

“村里的每一項事務、每一筆開支,每一個決策過程,都在群里‘曬’出來?!苯浂荡妩h支部書記孫開明介紹說。

2019年起,安溪縣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鞏固提升的工作思路著手進行村級“微信群”信息化監督模式的試點,第一批選取54個難點村進行試點;2020年,再選取130個重點村繼續拓展;2021年,在全縣488個村(社區)全面鋪開。今年,進入建章立制、鞏固提升階段。

經兜村不屬于前兩批試點對象,卻第一時間主動要求“進群”,“我們村項目多、涉及資金大,不少還涉及拆遷賠償等工作。剛開始,就有一些群眾質疑,工作不太好開展。所以我們合計了下,干脆也參與微信群公開,讓群眾眼見為實?!睂O開明說,事實證明,把信息都透明地公開后,群眾就理解、支持了。他打開“經兜村小微權力信息化監督群”讓記者隨機翻閱,記者發現,該群有452人,每隔幾天,就會有村干部將一些票據、方案等發群里公示。

城廂鎮紀委干部在經兜村收集問題線索和建議 (林偉彬 攝)

“哪怕是長期在外的村民、上了年紀的大伯大媽,都能知道、能看懂村里的事怎么做、錢怎么花?!痹谌菔袇^工作的經兜村村民孫先生笑著說,現在,村里做事,許多村民也樂意捐點錢、出一點力。

陽光贏得了信任。初心公園、長者食堂、博物館、圖書館、家風家訓館、楓下書院、紅色書屋、村史館……走進經兜村,隨處可見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著周邊的群眾前來游玩。

“最近兩三年,微信群公開后,鄉親們捐款捐物的熱情比以往更高,僅去年就捐了300多萬元,這些環衛車、電瓶車都是鄉賢捐獻的,對我們村鄉村振興事業助力很大。”孫開明高興地說。

對此,安溪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陳永春感同身受。他說,微信群不僅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還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目前,全縣已打造2個省級鄉村振興特色鄉鎮、5個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3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6條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線。

文:黃寶陽

通訊員:張曉斌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