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畝租金才10元,現在一下子上升到200元,而且今后每5年還遞增6%,以后我們的日子更有盼頭嘍!”日前,安溪縣官橋鎮招投標管理中心在蓮兜美村召開一場由鎮村干部、承包業主、律師和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參加的特殊協商協調會,列席會議的村民代表紛紛點贊。
此前,該村于2010年和2011年將30畝和50畝集體土地分別出租給林某和一家農業綜合開發公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兩塊地塊的價值已今非昔比,不少群眾反映之前合同約定的租金明顯偏低。
官橋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這一問題后,督促鎮相關部門推動合同雙方坐下來,一起協商解決,最終承包方同意簽定補充合同。此舉為村集體增加租金收入達75.63萬元。
去年以來,安溪縣在全縣488個村(社區)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合同專項清理活動,縣紀委監委及時跟進,將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列入“點題整治”項目,強化監督檢查。
“我們之所以全程介入,主要是不少群眾反映合同由村干部簽訂,自查自‘清’,擔心走過場。”安溪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劉木釵介紹。
民有所呼,我必所應。安溪縣紀委監委會同縣農業農村局組建6個專項聯合督導組,采取賬內賬外“查資金”、實地勘察“盤資產”、梳理核實“清合同”的辦法,通過個別談話、明查暗訪、收集問題線索、調閱證據資料、統計調查、委托第三方出具意見、組織聽證等方式,深入全縣24個鄉鎮488個村開展專項督查,督促各村(社區)詳細列出“三資”合同清理清單,嚴格按照“排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清理程序,全面摸清存量、分布和經營等情況,理清權屬關系,并按類別建立管理臺賬,做到“應統盡統、應清盡清”。
與此同時,該縣紀委監委綜合運用“室組”和“鄉鎮紀委監察組+村級紀檢員+村務監督委員會”聯動監督機制,上下貫通協調,推動監督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落細。
金谷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在金谷村查看“三資”管理臺賬(林偉彬攝)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還利用去年6月份在全縣全面推行的微信群公開監督機制,督促各村(社區)將摸排情況及相關合同“曬”在群里,接受群眾監督。
“從‘墻上貼’到‘群里曬’,從‘糊涂賬’到‘明白賬’,村里有多少‘家底’,群眾都看在眼里,即使長期在外的村民也一清二楚?!迸钊R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葉明昆坦言,群眾參與度越高,“三資”合同清理效果越好。
底子清,情況明。通過督促全面清理,部分村(社區)資源、資產合同存在出租期過長、合同履行不到位、工程項目建設中招投標不規范等共性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解決問題。針對合同清理中暴露出的問題,該縣紀委監委通過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建立問題線索直通直報機制等辦法,推動整改落實。
為避免陷入“反復清、反復占”等“一清了之”的“老毛病”再次發生,該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責任導向、目標導向,形成專項報告報縣委、縣政府,并督促縣農業農村局修改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辦法、合同管理辦法,從源頭上封堵管理漏洞,切實管住村級“錢袋子”。
“以強有力的監督督促清理規范農村集體合同,把‘家底’摸清、把‘家產’守住、把‘家業’盤活,維護了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效防范廉政風險。”安溪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依托“三資”陽光監管平臺和微信群公開監督機制,通過數字賦能強化監督檢查,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規范化、陽光化。
文:張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