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持續跟進監督 守護濕地生態
來源:石獅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2-06-28 10:49

“水頭村濕地公園附近海域內村民私自架設的‘天網’已全部拆除。”近日,石獅市濕地保護專項督查組對蚶江鎮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回頭看”,發現水頭村村民私設捕鳥網傷害鳥類的現象不再存在。

不久前,專項督查組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水頭村濕地公園附近海域存在村民私自架設“天網”,涉嫌違法獵鳥行為。經過實地核查,村民架設“天網”目的是為保護海蟶、蟶苗,但架設“天網”區域臨近濕地自然保護區,對濕地保護區內鳥類生存造成了威脅。“雖然設網目的不為捕鳥,但也誤傷了鳥類,對大自然生態平衡是一種破壞。”隨即,督查組立即對相關分管領導和責任人進行約談,要求提高認識,壓實責任,督促村委會將“天網”拆除,有力保護濕地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蚶江轄區千畝生態濕地公園建成以來,先后吸引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鶴、彩鹮、黑臉琵鷺,以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等相繼來訪,成為市民觀鳥“網紅打卡點”,吸引著全國各地眾多觀鳥愛好者、攝影家慕名而來。

石獅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由于水頭村村民圍堰養蟶,占用大量河口濕地,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在泉州、石獅兩級紀委監委合力推動下,河口圍堰于2019年3月順利得到拆除,泉州灣濕地生態環境得以修復。原先臟亂差的圍堰養殖場經過整治后,化身為兼顧河口濕地保護和休閑觀光旅游的石獅濕地公園。

生態興則農業興。濕地公園的水系、土壤及整個生態得到修復,提高了水稻、蓮藕、蔬菜及跳跳魚等農作物、養殖品的品質和產量。據統計,2021年蚶江鎮夏季水稻產量由2年前的畝產900斤提高到畝產1200斤,畝產提高了10%。

“保護現有濕地資源,不僅要立足當下改,更要實現長久立,必須建立濕地保護一盤棋觀念。”石獅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龔金鎮說。

2021年來,石獅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責,將濕地保護工作列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壓緊壓實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石獅市、蚶江鎮兩級紀委與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組成濕地保護專項督查組,建立聯合監督檢查機制,不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常態化開展濕地保護工作,嚴防破壞濕地現象反彈回潮。

“錦江村采沙場的采沙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必須堅決制止”。2021年下半年,專項督查組在日常巡查中發現,蚶江鎮錦江村海岸邊濕地內新開了一處采沙場。采沙場緊挨著海域,一臺大型挖掘機和幾輛自卸車正在忙碌著。采沙場發出的巨大聲響驚擾了候鳥,周邊一些草木出現了傾斜和枯萎現象,直接破壞了鳥兒的生存環境。為恢復濕地生態,蚶江鎮紀委監察組當即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錦江村委會迅速抓好整改。在市鎮兩級紀委推動下,鎮村干部聯合相關部門迅速行動,不到一個月時間,該采沙場被取締了,所有設備、車輛被陸續拆除、撤離,該處海域濕地生態也很快恢復了原貌。

“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開展以來,石獅市濕地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不少候鳥直接在石獅‘安家落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精準監督,跟進監督,持續鞏固濕地生態保護成果,加速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吸引更多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在石獅落戶。”石獅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守林表示。

文:莊君斌、黃云鶯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