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但去年到清源街道紀工委履職時還是有過一段時間的手忙腳亂。長期在機關工作缺乏群眾經驗,年紀小閱歷不深,怎么把鄉鎮紀委書記的工作做好?近一年的學習工作實踐讓我的回答有了底氣,即立足紀檢監察職能職責,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認真答好三個問題,做群眾的知心人和守護人。
第一個“問”,怎樣真發現問題,發現真問題?答案就是把主要時間、精力、工作安排都放在進居入戶上。
腳步走到基層一線,延伸到群眾身邊,才能掌握社情民意,找準問題線索。到任后的第一周,我把街道近5年的信訪工作記錄、進居入戶工作筆記及問題線索臺賬都搬到我的辦公桌上,把群眾具體反映的急難愁盼、集中反映的普遍訴求、長期反映的難題積案都梳理出來,心里有底,跟群眾才有話聊。到任后的第一個月,我按照進居入戶“五個必”工作要求,走遍了轄區內的10個社區,以社區黨員、社區“兩委”干部、致富能手、困難戶、信訪戶、特殊戶這六類重點對象為突破口,堅持見人見事見細節,帶著問題下去,讓問題浮上來,從老百姓家常閑聊中,基本摸清了各社區的焦點問題。比如,地處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周邊的五個社區在招商引資、危房改造等方面都受到景區控規限制,干事創業存在畏難情緒;某社區做群眾工作的主動性不強,集體上訪頻發;某社區宗族勢力抬頭,某社區資產流失風險較大,某社區“人戶分離”社區管理存在爭議,某社區無物業老舊小區多城市管理矛盾大,等等。2021年,我們通過進居入戶,實現了全街道900個“六必訪”對象全覆蓋,發現問題79條,其中業務內問題10條。這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問題摸清摸實了,才能對癥下藥、化解矛盾,群眾才愿意對我們說真心話。
劉璐(右一)到社區指導居務監督工作
第二個“問”,怎樣從單兵作戰到攥指成拳?答案就是在更大范圍整合運用基層監督力量。
街道紀工委工作量大面廣,出乎我的意料,單靠紀工委三名專職干部,還是力有不足。我積極爭取街道黨工委、轄區單位的支持,從機制建設入手,形成監督集成聯動的最大效應。一方面,調動“三元主體”監督鏈條,打通監督的“最后一米”。去年社區換屆,清源街道各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全部由紀檢委員兼任,“三元主體”監督鏈條的關鍵就集中到街居紀檢干部身上。對此,我們探索出一套“三三”機制,通過明確紀檢干部當好“宣傳員、提醒員、戰斗員”這三員職責清單,用好學習筆記、工作筆記、進居入戶筆記這三本筆記,健全交叉檢查、網格化監督和考核評議這三種模式,全員進居入戶,街居紀檢干部履職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另一方面,以環清源山黨建聯盟建設為契機,加強與木偶劇團、歌劇院、清源山管委會、西湖公園管委會等駐清源市管單位的監督聯動,探索“主管+屬地”監督模式,整合資源共同營造風清氣正文化氛圍,確保監督覆蓋到轄區內的每一寸土地。比如,街道紀工委、清源社區紀檢委員與清源山管委會紀工委“主地”聯動,加強對景區內老君巖、風化石刻等文物的監督保護,共同守護世界文化遺產。
第三個“問”,怎樣確保基層監督治理的效果?答案就是把有力度和有溫度的工作結合起來。
做好街道的紀檢監察工作,最終目的還是要取得實效,讓群眾信任。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我探索“三步走”,確保“整明白”、做到位。第一步是分類處置。進居入戶發現問題分業務內外錄入臺賬,業務內問題嚴查嚴辦,業務外問題召集街道信訪辦、民政辦等相關業務部門集中研判,按照“村一級盯住群眾具體反映的急難愁盼、鄉一級盯住群眾集中反映的普遍訴求、縣一級盯住群眾長期反映的難題積案”進行分級移交。我們的移交不是一移了之,實行紅黃牌警示提醒,對群眾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緊跟到底,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第二步是壓實責任。抓好監督執紀問責,對發現問題經查屬實的,對未及時處置移交問題或處置不力的,實事求是運用“四種形態”進行處理,去年我們對10名同志進行提醒談話。比如去年,豐澤區“抓征遷交凈地百日攻堅”行動中清源街道有一個項目,即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征遷。其實這個項目在被納入百日攻堅行動前,只差最后2個基站的征遷,幾棵龍眼樹征不下來,硬是把這個項目卡了半年。矛盾的癥結在哪兒呢?我和社區紀檢委員小魏進居入戶走訪龍眼樹的主人陳阿姨家,抽絲剝繭了解矛盾背后陳阿姨“急難愁盼”的事。原來陳阿姨家庭困難,住的是危房,希望危房翻建后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但因為清源山景區周邊控規限制,危房只能按照“原址、原面積、原層高”的“三原”標準進行翻建,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協調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執法局、清源山管委會等多個部門。大家面面相覷,幾棵龍眼樹難倒了英雄漢。我們紀工委督促黨工委主動擔當,把各單位都拉到一張桌子上,推著大家主動作為、通力合作。最終前后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把擱置半年的項目給簽了下來,在全區百日攻堅行動中第一個完成了征遷,有力助推政府項目建設和保障群眾利益。第三步是促進治理。把整治整改與完善制度、促進治理相結合,我每年組織街居紀檢干部集體討論確定一個課題,通過調研掌握實情,推動工作落細落實。去年我們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社區“三資”監管進行專題調研,與區委巡察辦合作撰寫一篇專題報告,推動全區掀起社區“三資”管理的規范化整治。
劉璐(左二)在了解惠企政策落實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讀了很多書,但書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眾結合,才能把水分蒸發掉,得到真正的知識。我將繼續發揚“大腳板”作風,敲開群眾的家門,走進群眾的心門,把基層監督做實做細,多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來源:豐澤區紀委監委
作者:豐澤區清源街道紀工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