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熾:舀來時代的風與火,澆鑄音樂的民族魂
來源:中國文化報 發布時間:2022-06-07 09:48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為和平……”今天的人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這首《英雄贊歌》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經典,激勵、陶冶著一代又一代國人。

今年是《英雄贊歌》曲作者、人民音樂家劉熾誕辰100周年,隨著中國煤礦文工團在北京國圖藝術中心舉辦的專場音樂會《一條大河》的帷幕拉開,時光的記憶又一次被一頁頁翻開。為探尋奮進新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記者專訪了劉熾之子——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文化創意中心主任劉欣欣,從不一樣的視角來走近作品依然深深影響著時代的音樂藝術大師。

生活:

“玻璃人”“劉熱鬧”和“平民化”的標簽

在延安魯藝的老一代藝術家中,劉熾有很多雅號和標簽。比如武漢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音樂理論家程云就評價劉熾是“玻璃人”。劉熾性格直爽,沒有城府,喜怒哀樂表里如一,像一塊透明的玻璃。所以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劉熾發現問題,好直抒己見。從事實來看,這種表里如一的個性,既成就了他藝術創作的偉大,也令他的人生之路充滿了磨難和曲折。

劉欣欣告訴記者:“民間的一句生活箴言這樣告誡我們:‘見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腋赣H是恰恰相反的,他是‘見人凈說大實話,立刻又拋一片心!’也許就是這樣耿直和坦誠的性格,導致他人生的多次大起大落吧!”

很多老戰友稱劉熾為“劉熱鬧”。因為他天性樂觀,能感染周圍人,當別人郁悶或沮喪時,往往跟劉熾接觸后會化解掉心中的不滿,從不好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所以,劉熾的朋友很多,以至于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知名軍旅作曲家時樂濛曾在一次研討會上感慨:“咱們在座的大家在人類各界都有朋友,但是劉熾不一樣,他在動物各界都有朋友!”一句話引來會場上的陣陣歡笑。

在劉欣欣眼中,父親劉熾在生活中是一個很隨性的人,在家里也是談笑風生,和子女沒有任何隔閡?!半m然父親工作很忙,和我們相聚的時間很少,但只要他在,家里永遠充滿了歡樂?!?/p>

劉熾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音樂大家、藝術大家,他始終把自己的根扎在老百姓之中。這不僅體現在藝術創作上,還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當時有很多人都熱衷于送子女去名校、去干部子弟學校,但劉熾堅持讓子女就近入學,他說:“我的孩子不要去上干部子弟學校,要上平民學校,哪個學校離家最近就上哪個學校?!?/p>

正是這種永遠的童心和樂觀,讓劉熾在多次深陷逆境時也能很快從悲憫和傷痛中掙脫出來,而終能達觀知命、內心平和,持守信念和理想。劉欣欣說:“我父親內心始終相信黨、相信人民,他有著‘只要我不死就要為人民繼續創作’的藝術理想,所以才能熬過最艱苦的日子?!?/p>

創作:

作品傳遞出無限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劉熾在他60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上千部(首)作品,作品數量眾多,且形式多種多樣,創作范圍囊括為社會各階層所寫的歌曲,如兒童歌曲、交響合唱、無伴奏合唱、兒童戲劇、木偶劇、交響曲、歌劇、電影音樂、戲劇音樂、舞蹈音樂等諸多音樂門類;其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有《我的祖國》《祖國頌》《英雄贊歌》《讓我們蕩起雙槳》以及歌劇《白毛女》、歌劇《阿詩瑪》、歌曲《新疆好》、圓舞曲《滇池圓舞曲》等,更在諸多領域留下了經久傳唱和經久演奏的作品。中國歌劇舞劇院原院長、著名詞作家喬羽曾多次感慨:“劉熾那是寫啥啥好!”

劉欣欣說:“這幾年我努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讓更多人知道,劉熾不單是一個歌曲作家,更是一個非常全面的音樂家,有各種各樣的作品流傳于世?!?/p>

劉熾的創作有濃郁的地方風情特點和突出的個性風格,《我的祖國》已是在當代中國影響最廣、意義最為深遠的經典歌曲之一。通過抒情性的敘述,以激揚的旋律和豐富的多聲部效果將英雄祖國遼闊、壯麗的形象做了充分展現。而《新疆好》《讓我們蕩起雙槳》《英雄贊歌》等一批被譽為“中國經典”的作品,也無不洋溢著純正的民族風格。這些都來源于、歸因于中國的民間民族藝術沃土養育了劉熾,而劉熾也將民族民間藝術作為自己的成功之源泉。

劉熾從小就表現出突出的音樂天賦,11歲時就繼承了西安城里被譽為“長安笛王”的王六爺的衣缽,成了西安三仙廟鼓樂隊的領奏。漢唐大曲的氣魄、民間音樂的氣勢和旋法,都深深地滋養了劉熾,他又把民間音樂的精髓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中。

劉熾晚年曾說:“祖國、人民、中華民族,這是我永恒的主題?!眲氲淖髌吠ǔV黝}宏大,但表達卻非常通俗化,呼應著時代的發展,關心著民族的命運,隨著跌宕起伏的旋律展開,音樂直抵人們的情感和心靈的深處。

在劉欣欣看來,劉熾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因為前幾代人有一個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親眼所見、親身體會和親自對比?!爱斎藗兘涍^了各種苦難以后生活在新中國,就會產生無限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而劉熾的作品就是對這種心靈的獲得感的最動情的表達。”

影響:

穿越時代、歷久彌新

中國音協原主席傅庚辰說:“劉熾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繼聶耳、冼星海之后,最有成就的偉大作曲家之一。”

劉熾的影響穿越時代、歷久彌新。早年,劉熾創作出《工人大合唱》后,很多老工人聽后都是淚流滿面,有的緊握劉熾的手,感動地說:“真沒想到您為我們這些‘煤黑子’寫了這么美的大合唱!”

劉欣欣還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上世紀80年代末,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楊鴻年隨中國一個藝術代表團赴美國演出,在一場專門慰問華僑的首場演出中,臺下有多位老華僑遞紙條到舞臺上詢問:“為什么沒有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下一場演出您能不能為我們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啊?”楊鴻年見到這些小紙條后大為吃驚,沒想到這首歌曲居然會令遠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們念念不忘。當天晚上,楊鴻年幾乎沒有睡覺,趕緊聯系國內找譜子和配鋼琴伴奏,進行各種準備。在第二天的演出中,當《讓我們蕩起雙槳》音樂響起時,全場起立鼓掌、含淚合唱……

20多年前,西方藝術演出團體到中國演出,幾乎看不到、聽不到他們演唱劉熾的作品,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他們對中國文化、中國藝術、中國音樂的了解越來越多,也開始盯上了劉熾的作品。如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很多藝術團體到北京演出時,《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重要的演唱曲目,而且每場演唱和演出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劉熾的作品不但遠播海內外,也影響著自己的子女。在闊別祖國數十年后,劉欣欣選擇從美國紐約回到中國發展,他說:“我在美國各方面的發展都很好,但我還是選擇放棄一切回國,因為我意識到我父親的大批遺作需要整理,而我又是家中4個孩子里唯一一個學作曲的,眾多的責任壓在我的肩膀上啊!”

在整理父親作品的過程中,劉欣欣對父親的認識也更加深入和鮮活,他逐漸理解到,父親是一個有信仰、有理想、有熱情、有魅力、有天賦、有干勁、有毅力,用60年時間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一大批優秀作品的偉大藝術家。整理父親的作品文稿已耗費了劉欣欣8年的時間,這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但他沒有選擇放棄。沿著父親的足跡,劉欣欣希望逐步推出一組反映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自己創作的歌劇和音樂劇作品。

據劉欣欣回憶,父親晚年說過一句非常動情的話:“我這輩子做了什么呢?我把音樂還給了人民!”

這就是劉熾在總結他自己的一生:他只是把音樂又還給了人民。但還給人民的不是原來的民歌小調,而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代表中國人精神價值的藝術佳作,是展現這個東方大國美好生活的靈魂篇和情感篇。這就是劉熾還給人民的音樂,也是人民音樂家劉熾留給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劉熾在他的音樂中活著,人民在劉熾的音樂中生活著。(王偉杰)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