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紀委是溝通聯系群眾的“最初一公里”,必須為群眾當好“服務員”,為群眾解決好“小難題”,才能贏得“大信任”。在實踐中,我從“網、鏈、點”三方聯動入手,通過“織網、鑄鏈、破點”有效發揮監督職能,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惠安縣小岞鎮風光
★首先,要織好“民情網”,第一時間掌握民意,將監督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
2020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成為一名鄉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來到三面環海、風光秀麗的小岞鎮工作。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千頭萬緒,剛到基層一線時,我一度茫然無緒。如何才能更好地化理論為實踐,找準監督方向與重點,成了我每日琢磨的事。我們運用“五個必”工作法,走出辦公室、進村入戶,與群眾深入交流,同時借助村級紀檢委員的監督“前哨”作用,以及12345及各類信訪舉報平臺,廣泛收集民意,協調解決問題。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很多是容易解決的“小”問題,但卻因“小”,沒有及時反映,或者反映了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導致久久未能解決。我們想到了如今人人都有微信,要是建立微信群來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群眾反映問題更加便捷。于是,我們選擇在兩個村先行試點建立村務監督微信群,逐步積累經驗,并按照“一村一群、一戶一人”的模式向全鎮推廣建設。
張琦敏(右)實地了解群眾村務監督群反映事項
如今,全鎮9個村務監督群成員合計2700多戶,輻射全鎮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這9個村務監督群如同9根民情“天線”,構建了一張直達群眾的“民情網”,使我們能夠第一時間收到各類民情“信號”,與群眾“零距離”溝通,及時化解矛盾。2021年來,除去公示公開、政策咨詢,全鎮通過村務監督群解決的群眾訴求事項30多件。今年3月份本輪疫情發生后,我們依托村務監督群的便捷溝通平臺,及時收集疫情防控中的漏洞短板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力助推了疫情防控工作。如,3月25日,南西村一村民在村務監督群上傳一則短視頻,顯示有陌生攤販正在村中挑擔叫賣,該村紀檢委員立即向我們反映情況。經走訪調查,我們發現攤販是通過海邊小路進入鎮區的,隨即督促各村全面排查,在所有進島小道加裝隔離柵欄,并安排人員值守,有效堵住了風險漏洞。
★其次,要“鑄鏈”,擰緊監督“閥門”,鑄起責任鏈條。收集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才是根本。小岞鎮三面環海,人多地少矛盾突出,道路通行、鄰里建房等糾紛高發,需要及時介入調解,以免矛盾升級激化,但有的干部因怕得罪人,往往敷衍躲避、一拖再拖,最終就是不了了之,“急難愁盼”更是無法得到應有的解決。為此,我們立足監督職責,建立收集問題—跟蹤督辦—清單銷號的閉環機制,及時掌握辦理動態,壓實職能部門職責,嚴肅整頓“慵懶散拖”等不良風氣,推動問題及時解決。
如,后內村陳阿婆多次反映鄰居侵占村道的問題,大家都覺得她無理取鬧,躲她,敷衍她,遲遲無法給予滿意解決。我耐心聽她訴說,了解到問題的真正癥結,是鄰居的違建將道路的排水溝給堵住了,周邊群眾出行很不方便。我選擇一個雨天,跟該村主干到一起到現場查看,果然如她所說的,僅僅一場小雨,積水足以沒過腳踝。目前,后內村已進行現場勘查,將于近期施工整改。
此外,為了推動矛盾化解,我們還協助鎮黨委建立“圓桌夜談”活動機制,在排查起底群眾反映問題類型的基礎上,各村每期確定一個議事主題,每月兩次組織鎮村黨員、干部與群眾面對面集中座談,協調解決各類民生事項,鎮紀委監察組全程跟蹤督辦,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得到有效解決。
張琦敏(左二)在前海村收集社情民意
新橋村垃圾中轉站“臟亂差”問題的解決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該中轉站設有十多個垃圾桶,大風一來,垃圾漫天飛舞,群眾一直投訴不斷。我到現場走訪,發現該中轉站位于鎮區中心位置,周邊沒有合適位置遷移。是要搬離,還是重建?我督促該村通過“圓桌夜談”進行協商,并邀請鎮環衛所負責人共同參加。會上,大家反復商量,提出了建設垃圾隔離屋,并加大垃圾清運頻次的方案,使該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最后,要“破點”,破除堵點、難點問題。對于群眾反映強烈、久攻不下的“頑癥”,必須擦亮執紀“利劍” ,重拳出擊,及時查處問題背后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及吃拿卡要、失職瀆職等問題,及時清除“攔路虎”,搬離“絆腳石”。
如,2020年6月以來,有群眾多次反映某村建筑垃圾堆場垃圾隨意堆放,影響周邊群眾生活的問題。該堆場由該村委會下屬的勞務公司管理,鎮政府委托其向群眾收取清運費用,定期集中統一外運,該公司卻因經營不善,無力支付清運費用,導致建筑垃圾堆積如山。本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為何會虧本呢?我們經過深入走訪,細致核查,嚴肅查處了公司副經理吃回扣款的違紀違法問題。該案件辦理后,我們要求其加強日常管理,及時堵住監管漏洞,有效減少了對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的不良影響。
惠安縣小岞鎮一隅
干事成事,方法至關重要。紀檢監察干部不僅要在思想認識上“致廣大”,還要在擔當任事上“盡精微”,把大局與細微相結合、方向與路徑相統一。今后,我將保持定力和耐心,持續發力下沉一線監督,從群眾的一件一件小事抓起,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惠安縣小岞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張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