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村級換屆以來,我經常接到一些村干部問我“這錢能不能花”“那事可不可以做”之類的咨詢電話,尤其是一些新任的村干部。
此中,數湖嶺村問得最勤、問得最多。而這,跟我查處該村的一起違紀案件有關。

謝杰峰(中)向群眾征求“點題整治”意見建議
去年基層換屆之前,圍繞換屆風氣主題,我到湖嶺村開展下沉監督。本來打算先跟村干部了解一下情況,再找幾名黨員和群眾絮叨絮叨,但就因一句不經意的過問,辦成了西坪鎮首起村干部主動交代的違紀案件。
記得那天剛到村部,一名村干部引導我們爬上三樓。在樓梯口,我看到老舊的村部經過粉刷之后,顯得格外耀眼。
“這些墻體光亮光亮的,應該是重新粉刷的吧?”我邊走邊看,順口問了起來。
“是的,剛粉刷不久,看起來跟新的一樣。”這名村干部隨聲答道。
但當我問到粉刷費用時,這名村干部瞬間露出驚慌的表情,跟我說具體的情況忘記了。
這不太可能啊,粉刷時間又不長,大概的情況應該不會那么快忘得一干二凈吧?來西坪鎮就任之前,我曾在公安機關工作四個年頭,2017年遴選考入縣紀委機關后,在紀檢監察室又磨礪了三年多,在審查調查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
出于職業敏感,我心想,這其中會不會有貓膩?帶著一絲疑問,要離開村部的時候,我順眼瞄了一下,整個村部重新粉刷的墻體面積大概在400多平方米左右。
當晚,我就跟同事在鎮里的村級財務代理服務中心調取該村的財務報銷憑證,發現該村在報支墻壁粉刷面積竟達1667平方米,這與我實地目測估算的相差甚遠。

謝杰峰(右)實地測量湖嶺村村部墻壁的粉刷面積
第二天早上,我就帶領2名紀委委員到村部進行實地測量。當我們測量快結束的時候,村里的黨支部書記余某和村委會副主任鄭某急匆匆地來到村部。
“謝書記,我們錯了。”自知“露了馬腳”,余某和鄭某當場向我們交代了以虛增粉刷面積方式套取資金9800元兩人進行私分的違紀問題。
一句不經意的問話,牽出2名村干部主動交代違紀問題,瞬間在當地傳播開來,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些鎮村干部向我投來了異樣的眼神,但更多的是,往后下到村里,跟群眾拉家常話家短更加“順道”了,彼此之前的陌生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了一份親和感。
受此啟發,讓我這個之前從未在基層歷練的“新兵”悟出了一點“門道”,那就是“不經意的過問”看似偶然,背后隱藏著必然。

謝杰峰(左二)向湖嶺村的村干部了解情況
這一點,我感受頗深。我發現,我們在落實省、市紀委監委部署的把主要時間、主要精力和主要工作放在下沉監督的過程中,雖然跟群眾打交道多了,也更加信任我們了,但絕大部分老百姓是不敢當面揭露村干部的違紀違法問題,除非他與村干部有過節。這就考驗著我們鄉鎮紀檢監察干部“不經意過問”的水平和能力。因為在一線訪查、一線監督中,能否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線索,往往一次不經意的走看、一句不經意的話語,有著出其不意的監督效果。
從此以后,我在走村串戶的過程中,經常揣摩著怎么更好地“不經意的過問”。
“我們村干部的地也都被征了……”去年年中,我在上堯村入戶走訪時,村民老王不經意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后來,經過一番核查,發現了該村2名干部利用征地套取1.5萬元公款違規吃喝的問題。

謝杰峰(中)深入茶園走訪
就這樣,我在西坪鎮工作一年多時間內,“不經意”之間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36條,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線索12條,處理黨員干部15個,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人。
不久前,一名曾被鎮紀委批評教育過的續任村書記到鎮紀委辦公室泡茶聊天,他當著我的面說,“你背后好像多長了一只‘眼睛’,總是能發現問題。不過這對我們來說,是挽救更是保護。要不是鎮紀委的提醒,我犯了錯,村干部也當不了,還留下了臭名聲。”
這令我倍感欣慰,也讓我更加從容自信。
我愈發覺得,在下沉監督中,勤觀察、多傾聽、善思考,善于從“不經意”細節中發現問題、查處問題、解決問題,既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工作本領。而要做到如此,勤走、勤看、勤問、勤思四個環節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