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 | 戰“疫”巾幗志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2-04-16 10:34

柔肩擔重任,巾幗綻芳華!在這場戰“疫”中,涌現出了一批“她力量”,在封控區里,紀檢監察女干部披甲上陣,她們用細心、耐心與溫情,匯聚成抗疫的重要力量。

楊玉玲(右)在核酸檢測采集點開展信息錄入工作

楊玉玲

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二級主任科員

“這次報名下沉駐村抗疫終于成功了!”回想起2020年駐村抗疫工作隊征集剛發出時,我就第一時間報名,但由于種種原因,我未能參加,心中甚為遺憾。此次抗疫工作隊征集一發出,雖然看到通知時征集的名額人數已滿,但我還是堅決報名。

時有所需,應有所為,能參加防疫抗疫,是我永生難忘的人生頁章。

第一天,我們工作隊便下沉到清源街道某封控點,發現封控警戒范圍偏小,存在風險隱患問題,社區工作人員隨即立行立改,重設警戒線,擴大封控警戒范圍,消除鄰里感染風險。

由于下沉當天天氣悶熱,考慮到要穿隔離服等,故只帶秋衣未帶保暖冬服,誰料隨后天氣轉冷,陰雨綿綿。在3月22日,那天風特別大,許多廣告牌都被刮倒,檢測點處于山腳下風口處,凌晨5時,寒風吹來,鉆骨的冷,隊友們擔心我著涼,多次勸我到辦公室躲躲風、歇歇氣。“不用了,待會走動起來就不冷了。”我謝絕社區工作人員的善意,一邊快走、搬運東西讓自己“動起來”“熱起來”,堅持在寒風中維持秩序、引導群眾有序排隊檢測。

“您好,我是社區工作人員,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要向您核對身份證和核酸檢測相關信息,您現在方便嗎?”“可以呀,我的身份證號碼是……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下沉社區,我們還要主動對接社區做好重點人群健康信息摸排、區域協查,電話里,群眾的理解和加油鼓勁讓我很受感動,但也會出現剛自我介紹完,就被掛電話,或者是群眾不配合等情況。“嘟……嘟……嘟……”聽著電話忙音,我總會“阿Q”一下:“也許是被誤會成詐騙電話呢?下次要改變一下說話方式,放棄容易,堅持很酷,加油。”

漸漸的,群眾越來越配合我們的工作,一些有誤、不完整的信息不斷被更正和完善,流調工作不再被“嫌棄”。

在下沉的日子里,我們用行動詮釋“疫”來一起戰、“疫”去平安歸!

郭月萍(左)和隊員核對愛心物資發放清單

郭月萍

駐市工信局紀檢監察組四級主任科員

“謝謝你們的幫助,可惜我不能繼續多做幾天志愿者,幫你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3月27日,小崔要轉移到集中隔離點前聯系我說。

小崔是我下沉的潯美社區第五網格的租戶。3月22日,我和同事們在封控區開展路面巡查時,發現小崔正要從樓棟偷跑出來。我們趕緊制止他:“封控區居民必須嚴格遵守足不出戶規定,有什么需要我們會服務上門!”他這才焦急地向我們求助,“我從網上下單的食物前天就已提示送達,但現在都沒收到,我是要去找我買的東西,如果不讓我去的話,你們能幫我看下嗎?我肚子好餓。”

我們把他勸返回家的同時,為了讓他先緩解饑餓,我到推車上拿了2瓶牛奶花生給他。我又趕緊添加了他的微信,讓他把購物清單及收貨情況發給我,動員同事們一起幫他尋找。經多番尋找及了解,原來是小崔未將收貨的具體地址填寫清楚,可能已經被別人誤領。對此,我們又幫他聯系了愛心米油物資,幫助他緩解一時的困境。事后,小崔多次通過微信表示感謝,還主動報名當起了樓棟志愿者,幫助我們聯絡租戶、通知重要事項及分發防疫物資等。

疫情當前,大部分群眾都積極配合支持我們開展防疫工作,即使個別群眾有不理解和誤解我們的地方,我相信只要真誠真心,充分理解群眾,將心比心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一定能喚起大家共克時艱、抗擊疫情的信心。

洪曉偉(右二)與隊友準備為居民派送物資

洪曉偉

駐市政府辦紀檢監察組一級科員 

抗原檢測是核酸檢測非常重要的補充手段。3月23日以來,我和其他3名同事負責為潯美社區五網格住戶分發抗原自測試劑。

為引導大家規范開展抗原自測,我們利用網格住戶群發送通俗易懂的抗原自測教學漫畫和視頻,但大家還是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于是我們每天一邊分發試劑一邊一戶戶解釋過去。“阿婆,把這根細細的棉簽拿出來,先伸進左邊鼻子轉15秒,再伸進右邊鼻子轉15秒……看上面一條紅色的就沒事,兩條紅色的就打電話給社區小郭,我把她的電話號碼輸在您的手機上了。”好幾位阿婆和大爺不會使用微信,我們就隔著一米,大聲地一對一口頭比劃給她看,直到他們明白為止。此外,有的居民擔心發了試劑盒就不會再做核酸,有的不明白多久做一次自測,有的擔心漏發等等,面對大家的各種疑問我們一遍又一遍耐心解答。

幾天下來,我們4人每天輾轉于12條小巷,打包、分發抗原自測試劑2000多份,接打電話100多個,步行10多公里,防護服下的衣服經常濕透。盡管疲憊,我們都堅信,守望相助定能共克時艱。

劉達妮(右)在核酸檢測采集現場錄入信息

劉達妮

駐市交通運輸局紀檢監察組一級科員

4月11日,隨著清源街道全域調整為防范區,我們工作隊的階段性工作任務算已順利完成。回顧下沉社區的這25天,過程雖然辛苦,但也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去之前我就預料到此行任務艱巨,但真正接手工作后實際工作強度與壓力比我想象的還要重。比如說看似簡單的核酸檢測信息采集,前期準備工作要求我們4點多就要到達現場,規范穿戴、清理消毒、開箱驗碼,4點50分左右就開始采集。在采集過程中也要求嚴謹,容不得一點馬虎,10人一管不僅要盯緊人數,還要校對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基礎信息,長時間盯著屏幕,經常等回過神時眼睛已酸脹疼痛。每逢上臺檢測采集,我們經常要從凌晨4點多到中午1點多,一坐七八個小時。為了縮短群眾排隊等候時間、提高檢測速度,我們不敢休息、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剛去那幾天氣溫回降,一輪采集工作下來,不止饑腸轆轆、手腳也被凍得毫無知覺。

除了全員核酸檢測,我們還要負責防疫宣傳、人員信息流調、卡點布控、物資發放等等,這些工作讓我們每天十幾個小時都很充實。

偶爾看到來核酸檢測時在媽媽懷中撒嬌的小男孩,我也會瞬間非常想念家里的小兒子。可等到一天工作結束想給孩子們打電話時,他們都已經睡下。看到朋友圈中別的父母與孩子共享天倫時,我的內心也會有很多愧疚,但我總是安慰自己,以后當我把這段難忘的經歷講給孩子們聽時,孩子們可以驕傲地說這就是我的媽媽。

王瑩瑾(左一)為群眾分發抗原檢測試劑

王瑩瑾

泉州水務集團權屬水務工程建設集團紀檢室副主任

“我們又來看您了,這是一些生活物資,如果有困難可以及時向我們或者社區反映。”“好的好的,非常感謝你們惦記著我。”4月10日,在周躍燦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對在“清街、掃樓、補網”專項行動中發現的獨居高齡老人開展回訪。

在接到參與城口社區“清街、掃樓、補網”專項行動的通知后,4月9日一大早,我整裝待發,在做好個人防護后,立即進入工作狀態,同組長一道,逐棟逐梯逐戶逐人開展全面排查工作,一棟棟排查,一戶戶登記,一個個掃碼,拾遺補漏,確保不漏一人。兩天下來,協助社區累計排查9518人次,期間發現城口社區一共有19位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回去的路上,我們聊起疫情期間這些獨居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免擔憂。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再次前往這些老人家中,對他們進行了回訪,同老人們攀談、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并送上慰問品,叮囑他們保重身體。

經過一個月的奮戰,疫情防控進入攻堅收尾階段,一路走來,我從初次穿上“大白”的使命感,到現在看到城口社區防疫各項工作初勝的喜悅感,期間雖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收獲。這場戰“疫”還在進行,作為志愿者,我要與“戰友”們共同奮戰到最后一刻,期待泉城復蘇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周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