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以來,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積極投身泉州疫情防控工作,沖在前,沉下去,起早貪黑既督又戰,不知疲倦的身影活躍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一線上……
點滴微光,可成星海。他們從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做起,化為一段段難以忘卻的經歷,努力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王嘯挺(中)在核酸檢測采樣點引導群眾
王嘯挺
駐市公安局紀檢監察組四級主任科員
3月19日的晚上10點,接到單位的緊急召集令后,我立馬收拾好行李,與市紀委監委的同志們一同投入到清源街道疫情防控工作。
“有沒有誰能來幫忙,交接班的信息采集員臨時有事來不了。”28日中午12點半,結束了早上的工作,終于能停下來吃飯,凌晨3點40分起床的我經過一上午的采樣點秩序引導,早已饑腸轆轆,剛拿起筷子,就聽到核酸檢測采樣點信息錄入缺人。群眾按照通知的時間段前來采樣,外面下著雨,氣溫又低,我們更要做好服務,確保采樣工作高效有序。一看這形勢,我顧不上吃飯了,“我可以,我來”,做好防護工作后,來到采樣點繼續信息錄入工作。下午兩點半,當天核酸檢測采樣圓滿結束。
時光倒回十小時之前,凌晨4點半,采樣點燈火通明,全體組員緊張有序地做好準備工作,窗外風雨交加,但每個人都激情滿滿。
在抗疫一線,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面手”,卡點布控、底數摸排、宣傳引導、日常值班、物資發放、健康指導、情緒安撫……作為下沉干部,我還負責每天歸納經驗做法,及時上報和分享學習。
因工作需要,我調整到物資保障督導組工作,奔赴另一個戰場,雖然工作內容有所調整,但不一樣的是工作,一樣的是初心。
闕曉琴(右一)向下沉干部了解封控區居民生活物資保障供應情況
闕曉琴
駐市交通運輸局紀檢監察組四級主任科員
泉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陽春三月的泉州,本該是西街上的熙熙攘攘、洛陽橋上的閑庭信步……突如其來的疫情卻打破了大家平靜的生活。
我被抽調參加疫情防控督導任務,收到組織的命令后,我立即收拾好行囊,匆匆告別家中的兩名幼兒,奔赴鯉城、豐澤、晉江等地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您好,封控區內的所有生活垃圾,均應按醫療廢棄物規范處理、收集”“封控區內的工作人員要嚴格做到閉環管理,防止交叉感染”……我和我的組員們每天按照不同的任務,針對各封控區內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存在的問題和工作建議,并督促整改。
眾志成城,4月以來,全市疫情呈波動下降趨勢,進入實現“動態清零”階段,我們及時校準探頭方向,圍繞新的部署要求開展督導。4月3日上午,我們來到鯉城區鯉中街道某個剛解封的單元樓棟,我們感受到網格員對封控單元樓解封的喜悅,但我還是上前提醒了下,解封不解防,防疫依然不能松懈。
環衛工人是否熟練掌握消殺常識?樓道、電梯、垃圾桶等是否按規范及時做好消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實地走訪、查看臺賬、現場詢問等方式一一了解后,現場反饋發現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對共性的問題,則督促街道舉一反三,同步整改。
現今,全市初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目標,我相信我們趕上了春天的腳步,期待我的第二故鄉花開古城,萬象更新。
劉惠龍在核酸檢測采集點做消殺工作
劉惠龍
泉港區峰尾鎮紀委副書記、監察組副組長
4月5日,泉港區開展復工復產復學前的大人群核酸檢測,中午一點左右,在現場協助工作的我接到電話,“收到相關通知,幾家民營企業都已做好復工復產的準備,我們要第一時間督促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要求,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雖然轄區的民營企業規模都不大,但關系著一百多人的生計。現在疫情陰霾漸散,防疫和復工必須兩手抓、兩不誤。我隨意扒了兩口飯,便起身回辦公室,著手梳理有關復工復產專項督導的簡要方案。幾天來,在“戰斗員”與“監督員”兩個角色之間切換,已然成為了常態。
“企業是如何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目前有沒有什么困難”“是否有梗阻問題亟需協調解決”……峰尾鎮作為漁港城鎮,以海為田、靠海為生,在某漁網廠里,我們了解到,因受疫情影響,區外員工無法正常到廠,眼見著分批復漁工作已逐漸拉開序幕,漁網等配套物資需求增大,人手卻跟不上。我們立即將問題反饋給鎮勞動保障所和村委會,督促他們協助企業發布招工公告,引導當地村民就近進廠務工,當天就有群眾跟漁網廠聯系,一定程度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訪企業、走工地,查防疫、看生產、問供銷、聽訴求。兩天來,通過督導,我們向相關部門發出有關復工復產關注函2份,交辦問題5類,督促各村對散戶漁民進行復工登記,強化對村民的疫情防控管理。
按下復工“啟動鍵”,監督的腳步不停止……
陳振達(左一)在核酸檢測采樣點引導群眾有序排隊
陳振達
石獅市鳳里街道紀工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3月13日,泉州突發疫情,鳳里街道轄區內某酒店是石獅市最早發現確診病例的涉疫場所,我立足監督職責,連夜開展疫情防控督查工作。
14日起,我主動承擔起鴛鴦池核酸檢測采樣點負責人,統籌組織開展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采樣工作,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3月21日晚,我舊疾突發,只好到醫院住院治療,經過兩天的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建議多住院休息幾天。”3月23日上午,我感覺身體好轉,便申請提前出院,醫生連忙勸阻道。
“我感覺好多了,剩下的就是休息,我愿意簽署免責協議,一切責任我自己承擔。”雖然腹部仍有疼痛感,但現在身體好轉,我決不能輕易下“戰場”。我急匆匆辦理了出院手續,再次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黑衣服的小哥,保持一米距離,大家排好,效率更高”“今天工作量很大,各位志愿者們辛苦了,再堅持一下”…… 我拎著大喇叭,不時地提醒著現場人員。鴛鴦池核酸檢測采樣點需完成8000人左右的采樣,信息采集、檢測取樣流程、掃碼測溫、場地消殺、一米線標識設置等疫情防控措施一樣不能落下。
“輕傷”決不下火線。回到了熟悉的抗疫戰場,我盡自己微薄之力去做好每一件事。看到身邊黨員、干部、醫護人員、志愿者,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戰友”共同為抗擊疫情共同努力著。我堅信,春天就在不遠處。
黃種靈(右一)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監控室檢查場所環境消毒、垃圾處置等情況
黃種靈
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委政法委紀檢監察組組長
“謝謝,辛苦你們了,這段時間真的很感謝你們的暖心照顧,以后有機會一定要來我家鄉走走啊!”4月2日,黃先生解除觀察點隔離,返回開始居家隔離,臨走前,他向我們隔離點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也感謝你們的理解配合,回家后還要繼續做好7天的居家健康監測,注意安全。”
春天,草木蔓發,萬物生長,偶爾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臨時辦公室的窗戶望出去,外面路邊的棕櫚樹綠意盎然,枝葉繁茂。看著群眾離開的背景,我不禁陷入回憶:自抽調負責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以來,我已經20多天“足不出點”了。
“黃組長,817入住人員有糖尿病史,需協調柳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胰島素”“組長,801入住人員反映拖鞋尺碼不合適”“你好,可以給我帶一個充電器嗎”……剛到觀察點,遇到的各類問題可謂是“五花八門”,作為觀察點專班組的負責人,我深知這里既是抗疫一線的“特殊戰場”,也是隔離人員的“健康驛站”,從心理安撫到生活起居,我事無巨細,逐一協調解決,20多天下來,多名已經解除隔離的群眾離開時,特意打回電話向我們致謝。
現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安疫情防控初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我將繼續站好自己的崗,把各項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