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 | 我在封控區(五)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2-04-08 09:10

疫情突發以來,廣大紀檢監察干部積極投身泉州疫情防控工作,沖在前,沉下去,起早貪黑既督又戰,不知疲倦的身影活躍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一線上……

點滴微光,可成星海。他們從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做起,化為一段段難以忘卻的經歷,努力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洪榕山(右)與下派干部核對小區生活物資配送情況

洪榕山 | 市委巡察辦四級主任科員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先后選派了3批次9個單位185名干部支援晉江市池店鎮。因為我對情況比較熟悉,而且在晉江工作過,就安排我為池店鎮抗疫工作隊聯絡員。

報到第一天,從早到晚我就打了100多通電話,聯系通知各個單位各個組報到、建群、開會、分工、下沉、安頓等……直到深夜躺下那刻,我才猛然想起當天是女兒的周歲生日,想給妻子發個微信又怕吵醒她,只能作罷。

雖然第一天就感到疲憊不堪,之后的每一天卻都是同樣緊張的節奏。上午跟隨工作隊領隊黃克松同志前往各組蹲點,查找工作漏洞、及時聯系解決問題;下午旁聽領隊碰頭會,將8個組發現的問題梳理匯總成清單,反饋鎮村解決;晚上則要收集整理各組每日工作情況,編輯每日動態,將一些好的做法、經驗通報各組學習借鑒、互相啟發;還要隨時關注上級疫情防控要求和工作信息、第一時間傳達到各個工作組。

一有緊急工作,我總是第一個接到通知、第一個動起來的人。3月31日晚上11點半,剛回到宿舍把公文包放下,我就接到克松領隊電話。“榕山,鎮里通知凌晨開展全員核酸,我們去和鎮里碰頭一下,再去看下各工作組現場,你趕緊和各組再提醒下,務必保證全員到位。”我馬上飛速下樓,邊走邊聯系8個工作組負責人,通知迅速開展工作,了解目前進展,跟隨領隊前往各工作組現場,察看核酸采集組織情況,確保穩妥有序。等所有工作忙完再回到宿舍,已經是早晨5點。

鎮村干部、各個下沉工作組一有緊急事項需要協調聯系的,也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我。“榕山,中駿藍灣悅庭一孕婦求助,需前往泉州市兒童醫院就醫,請你幫忙協調就醫證明和運送車輛。”“榕山,上級捐贈的一批醫療物資和食品已經到了,請你抓緊聯系下,盡快安排對接,送到各組工作點。”“榕山,明天鎮里實行全域封控,請統計下隊員情況,我們重新制作工作證。”……下沉抗疫這段時間來,總怕漏過錯過重要的通知和需要緊急協調的事項,我的手機始終保持24小時暢通,手機鈴聲調大了,睡覺前也總是提醒自己要警醒一些。

作為一名聯絡員,雖然我很少直接面向群眾為他們服務,但是在看不見的背后,我也和其他隊員們一樣,始終鉚足干勁、堅持堅守,同心協力為戰勝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林祝菁為群眾發放抗原檢測試劑

林祝菁 | 泉州市紀委辦案中心副主任

3月18日,深夜收到單位自愿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必須去!”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報名。

3月20日早晨,我們集合到城東街道潯美社區(舊村),該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外來務工人員多,社區防疫力量薄弱,工作難度大。

千頭萬緒,止于一端。下沉初期,摸清底數尤為關鍵。作為市紀委監委駐城東街道工作隊第二組聯絡員及第二臨時黨支部黨建聯絡員,我利用晚上協助組長和網格員迅速摸清第四網格人數、房屋數量等基礎數據,建立信息臺賬,制定“戰‘疫’圖”,為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防控工作中,最首要任務就是讓群眾安心居家。作為一名下沉干部,此時此刻的我,亦是一名潯美人,應該設身處地為大家排憂解難。“阿婆,您別著急,您把藥盒給我看一下,我來想辦法。”在入戶登記信息時,林阿婆反映她的藥吃完急需購藥,我把藥盒拍給醫生看,醫生告訴我這種非處方的普通降壓藥藥店即可購買。在符合封控區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積極溝通了解購藥渠道,及時地將林阿婆的藥送上門。

組織核酸檢測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核酸檢測組的一員,我和隊友們每天早晨五點準時起床,簡單洗漱、集合著手相關工作。當穿好防護服后,我們就不敢再喝水了,等到任務完成后才可以出來,一天要走走停停七八個小時,常常口干舌燥,連日的奮戰和熬夜,我的喉嚨沙啞干疼。前陣子的雨水天氣更是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難度,路面濕滑,雨水打在防護服和面罩上,隔著防護服都仍感覺十分冰冷。“小伙子,我的這把雨傘你拿過去。”雨天中,群眾紛紛為我送傘,讓我在寒冷的風雨中感受到守望相助的溫暖。

熬過所有的黑夜,就能擁抱最美的黎明。近幾日,風雨已過,天氣漸漸放晴,陽光灑在街巷里,社區路邊不知名的花朵已爭相開放,迎接這最美四月天。

沈若昕入戶核查居民基本信息

沈若昕 | 市紀委監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一級科員

下沉潯美社區以后,根據分工,我的主要任務是和張恒、修春博一起分揀發放潯美社區第五網格的物資。當第一次看到以卡車計的物資堆放在面前時,我們三人都懵了。要從這座物資“山”中分揀出第五網格群眾的物資,然后準確發放到居民手上,我們都感到無從下手,加上對社區房屋門牌、位置等情況還不熟悉,第一天我們從上午一直工作到了深夜,才勉強將物資發放完畢。

事后我開始反思,群眾們購買的都是食品等生活必需物資,如果不能及時配送,必定會影響群眾安心隔離、增加社區管控壓力。配送效率問題一定要解決!于是我們多管齊下:分揀環節,大家都背下五網格房屋的門牌號以加快速度;配送環節,利用碎片時間在網格里走街串巷熟記地形,其他同事還借來了電動車、電瓶車和小皮卡等用于運送貨物。第二天開始,效率就有了明顯的提升。

現在我們配送組給自己定下的要求是午、晚飯前一定要把物資清零,保證群眾能第一時間收到新鮮、完好的物資。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可以說把第五網格每一條捷徑和每一棟房屋都爛熟于心,所有樓棟志愿者也加了微信用于直接聯系。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某次給一戶人家配送牛奶時,這家的小女兒突然對我敬了一個標準的少先隊禮,并說了聲:“謝謝你,叔叔!”我瞬間感覺眼眶有點濕潤。其實海量的工作任務和日均2萬+的行走步數早就讓我的肩傷復發,但每次收到這種樸素的感謝時,我就感到又充滿了干勁,身上的傷也覺得不那么痛了。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