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有我(六)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2-04-01 09:02

線上線下高效銜接

有效賦能疫情防控

因無法返回掛職地,葉志平就地參與豐澤區東湖街道當地志愿服務活動。

葉志平 

泉州市紀委監委組織部副部長

現掛職安溪縣龍門鎮黨委副書記兼福建八馬茶業黨委第一書記 

“剛剛豐澤區通報檢出9名新冠病例,請馬上摸排在豐澤區旅居的山頭村民的返鄉情況……”3月13日,得知我市突發疫情,我第一時間下達摸排任務。負責該項工作的村“兩委”立即進入“數字山頭”平臺,在“疫情防控”模塊中使用“一鍵派單”功能,將核查地址選至豐澤區,一條名為“針對在豐澤區的村民展開返鄉摸排”的微信任務單立即發送至村網格員。隨后,網格員將摸排情況陸續反饋到平臺,不到半小時即摸清山頭村旅居豐澤區全部34名村民返鄉情況。這是山頭村運用“數字山頭”平臺開展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

下派掛職一年多,深感鎮村事務繁雜、責任不輕、人手不足,但最讓我感到吃力的,還是歷次疫情防控大考,同村“兩委”通宵達旦摸排疫區返鄉人員、逐戶檢查居家隔離情況……這些工作都是防控期間的家常便飯,不僅耗費大量精力,還存在因任務龐雜、力量不夠而產生紕漏的風險。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疫區返鄉人員精準摸排出來?如何有效引導村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如何將先前摸排所獲的村民信息進行固化完善?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

山頭村3602人,與之匹配的村“兩委”7名,龐雜的任務與有限的人力存在矛盾,數字信息技術無疑是防控工作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因此,我推動將“數字山頭”建設列入山頭村鄉村振興項目,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在“數字山頭”中開發疫情防控地圖、一鍵派單等特有功能,同時推行“村民積分制”,把村民“主動返鄉申報”“嚴格落實居家防控措施”“舉報他人違反疫情防控要求”等配合疫情防控的行為列為加分項,實現村民信息可視化、摸排處置一鍵化、群防群治一體化。自去年底平臺建成以來,山頭村通過數據庫資料+入戶核查線上線下疊加比對等方式,通過該平臺簡單快捷完成疫區返鄉確認任務145人次,完成積分加分申請及審核任務數百次。

有了防控經驗的積累和信息技術的加持,山頭村“兩委”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表現得頗為從容、高效。我想,掛職干部面對諸如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既要有沖鋒在前的擔當和勇氣,也應因地制宜、認真研究破解難題的有效舉措,才能更好地在基層一線中磨礪成長。

醫學觀察點的“溫度”

許志民(左二)正在逐一查看特步健康家園集中醫院觀察點工作制度上墻情況

許志民 

石獅市委巡察一組組長、正科級巡察專員

“后勤工作繁雜無序,你們能在短期內厘出頭緒、步入正軌實屬不易,感謝你們!”這天收到醫學觀察對象“小野菜”的一條信息后,我的內心涌起一股暖流。

因疫情形勢嚴峻,石獅急需新增醫學觀察場所。3月20日,得知組織要派干部下沉參加特步健康家園隔離點的改建、管理工作后,我主動請纓,帶著巡察機構3名工作人員,馬不停蹄投身到這項工作中。

首要任務是改造員工宿舍。“大家先看一下建設圖紙,一會到現場與專家研究房間布局,確保醫學觀察點按標準投入使用。”“跟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聯系下,最早一批隔離人員什么時候會到?”時間緊迫,我們爭分奪秒地奮戰兩天后,終于建好隔離點,投入使用415個房間。不僅如此,還制定詳盡的工作制度,專門成立內務、醫療、轉運等8個工作組。目前,除去工作房間,醫學觀察點已經住滿383名醫學觀察對象。

接著就是確保隔離點規范使用。“醫療組的同志,要將有基礎疾病的列為重點觀察對象,建立管理檔案,每天加強巡檢,及時處理異常情況”“送餐盡量及時,登記下每個人的合理要求”“降溫了,記得給3004房的奶奶多加條被子”……我經常是邊看基礎數據,邊安排各工作組落實落細工作。與戰友們連續通宵數晚后,聲音已然沙啞。

看到特步健康家園的觀察對象們從最初的忐忑、焦慮、暴躁,到如今的平和、理解、貼心,看到工作人員從剛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處理各項事務井井有條……在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暖心瞬間,為我疲倦的身體注入力量。我相信,陰霾會早日散去,很快能迎來春暖花開日。

春的綠芽 蓄勢待發

黃輝斌為卡車司機測量體溫

黃輝斌 

南安市紀委監委駐市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副組長

“砰!”幾天前,我正準備上前查驗,突然的一聲巨響在耳邊爆開,還沒回過神來,砂礫朝面罩撲來,把我和同事嚇了一大跳。原來是卡車爆胎,我與同事急忙上前,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后,將該卡車引導到路邊,以免造成交通擁堵,確認卡車司機聯系維修人員前來維修后,我返回崗位,繼續執勤。

我所在的交通查驗點是在國道324線南安段上,此路段貫穿中國石材城——水頭鎮全境,與廈門接壤,是漳州、廈門通往泉州、晉江、石獅的主要通道,過往的車流量大,特別是運載貨物的重型卡車居多。一夜冷雨,溫度驟降。春雨貴如油,但是對于在交通查驗點值勤的我們來說,卻是極為不便,雖然有一次性雨衣、雨鞋,可是當檢查大卡車時,一抬頭,雨水就直撲防護面罩,視線頓時模糊。與此同時,雨水順著雨衣往里面流,與前幾天驕陽當空,炙烤大地,整個人蒙在防護服里難耐的燥熱不同,濕冷的感覺,令人如處寒冬。

以往路上駕車時如果遇到重型卡車,我都是“退避三舍”,如今,當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迎面出現在檢查通道上,身穿防護服、反光馬甲的我,會下意識地迎上去,努力踮起腳尖,測體溫,查看駕乘人員健康碼、核酸檢測結果。天氣晴朗時,重型卡車駛過身旁帶起的砂石灰土和排氣管噴射而出的熱氣迎面撲來,我也不敢有一絲懈怠。我和同事深知,交通查驗點的工作非常重要,既要保障好應急“綠色通道”,又要對每一輛過往車輛進行查驗。這個過程細致嚴密,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冷雨撲面,我們始終認真值守,嚴格落實落細每一項管控措施。

駐足路口,若細看道路兩旁的行道樹,被雨沖洗得烏黑的枝干上,一點一點的綠芽已經蓄勢待發……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