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態所系,優化營商環境就是提升“軟實力”、就是解放生產力?!笆奈濉币巹澝鞔_將“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列為重要目標任務。因此,以精準有力的監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十四五”的開局起步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落實好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公報中“聚焦‘國之大者’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要求的題中之義,更是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政治監督,確保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重要指示精神的應有之舉。
強化政治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必須以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為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大幅放寬,公平監管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各地方也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禮包”。而這些“好政策”是否能真正轉化為市場主體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好福利”,往往就需要靠強有力的監督去推動落實。因為諸如宣傳普及程度不高、部門之間銜接不暢、執行環節缺乏合力、放管服貫徹落實不徹底,甚至于推諉扯皮、新官不理舊賬等阻礙政策落地落實的頑疾痼癥依舊一定程度存在,倘若缺乏有力的監督,再好的政策也難免淪為“空中樓閣”。因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緊扣政策落實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努力破解政策落實過程中的“腸梗阻”,真正讓政令暢通、讓企業受益。
強化政治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必須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重點。
政商關系不僅關涉營商環境,而且反映黨風、政風和社風。親清的政商關系不僅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還能激發創造出蓬勃向上的市場活力,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而渾濁的政商關系,則不僅會滋生權錢交易的腐敗現象,還會導致市場發展出現“不拼實力拼關系”“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動政治生態日益清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個別干部對政商關系的理解只停留在了“不貪不占、不卡不要”的層面,缺乏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的意識,有些則是對“親清”的理解認識模糊,存在怕“踩線”的心理,導致不敢為、不愿為、不作為。因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通過強有力的監督,讓黨員干部既清清爽爽用權,又傾情傾力服務,破除“清而不親”的現象,真正實現“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強化政治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必須以完善和發展體制機制為依托。
在不斷釋放政策紅利、營造良好風尚的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其需要以持續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長效依托,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提升我們在社會經濟活動方面的治理效能。只有將先進的改革舉措制度化、規范化,用體制機制來固化好經驗、好做法,持續完善和發展與優化營商環境相配套的體制機制,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勇于破除制約營商環境改善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真正讓市場“春風常駐花長艷”。因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將健全監督體系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結合起來,督促各級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建章立制、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構建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偠灾?,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滋養市場主體發展的一江春水,就是培育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萬里沃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始終聚焦“國之大者”,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為槳為犁,攪活“一江春水”、墾好“萬里沃土”,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文:薄魯暉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福建記者站特約撰稿人、泉州晚報評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