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念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3-08 16:53

家住在老城區已經有二十幾年了,這里的房子都較矮小,高不過泉州的東西塔。一個小區的住戶也不過幾十戶,鄰里間都熟識。每天一早都能聽到鴿子撲棱著翅膀從陽臺掠過,在天空劃過一道弧線。雖是住在鬧市小區百平米大的套房里,但也總是放心地敞著門,鄰居路過家門也總是和善地打招呼:“好香啊,煮糖醋排骨呀!”

每到周末,樓下都是孩子雀躍的歡笑聲,也不用大人看著,成群的娃娃都跟著一位小哥哥在學習打羽毛球。小哥哥是名大學生,也是羽毛球愛好者,孩子們看他把羽毛球打得像天空彈跳的飛鴿,都欽羨地在一旁鼓掌,他便遞上拍子教孩子發球。漸漸的,來向他求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小哥哥索性購買了球網、球拍,提供給排著隊向他求學的孩子們,這一教就是三年。許多家長主動提出給大學生一點學費,可都被大學生婉拒了,他覺得自己的興趣可以影響這么多孩子,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看著陽光傾瀉在這位大學生的臉上,他瞇縫著眼,把球向空中拋去------

不知哪位家長推出了一大缸的涼茶放在小區里供應,說是也出不上什么力,讓大學生和孩子們喝點水總是能做的。孩子們汗津津的仰頭咕嚕著水,不大的小區充盈著歡聲笑語。

我的鄰居是一對年近90歲的老夫婦,子女都在外地上班,偶見回家探望。這對老夫婦性情和順,遇人都是一臉吟吟的笑意,一顆閃亮的大金牙在老奶奶的嘴角晃著。小區是舊時建設的,沒有安置電梯,老夫婦倆上下樓都是緩慢而謹慎地抓著扶梯,小心地挪著步子。有幾次巧遇到老兩口走在前頭上樓,我們一家便心照不宣地在后頭慢慢跟隨著,當走到樓梯拐角處時,老兩口綻開一臉的微笑轉頭示意我們先行,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龐緩緩流下,我遞上紙巾:“爺爺奶奶,不急,慢慢來。我們陪您走。”

去年冬天,老奶奶在買菜的路上摔了一跤,便長期呆在家中休養,極少見到出門。老爺爺佝僂著身子,每天步履蹣跚地上下樓買菜,大伙兒看著都心疼,便自發地來到老爺爺家里幫忙著送菜或幫著聯系果蔬送貨公司。這事發生后,我的父親與鄰居們便商量著給舊小區的住戶安裝電梯,盡全力減少老人家上下樓的困難。

每天早上上班離開家,父親總在身后囑咐一句:“記得把對門爺爺家門口的垃圾提上。”自從奶奶摔傷后,我們全家出門便自覺地幫著老鄰居丟垃圾,時間久,鄰居們都爭相幫忙著老夫婦丟垃圾,父親說這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應該能為老夫婦減輕一些負擔。偶爾還看到爺爺奶奶家門的門把上掛著的一袋水靈靈的水果,也總能聽見爺爺在門口念著:“這又是誰送來的?這么多。”

生活里的溫情都是由著這點滴小小的善念堆砌而成,它是掛在臉上的赤誠、是清甜的一杯涼茶、是不催促的腳步、是水靈靈的水果------這該是日常最動人之處,溫潤的如一枚璞玉,在每個人的心中奪目地閃著光。(黃彩蓮 泉州市洛江區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