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泉鐵路是從江西省興國縣至福建省泉州市的國家一級鐵路,共設車站33座,德化站是其中一站。今年下半年,德化站即將完成建設,結束德化不通鐵路的歷史。
興泉鐵路德化站
4年前,該項目啟動之初,征遷工作并不順利。征遷領域是群眾信訪集中的領域。是什么讓包括海內外華僑在內的631戶、數千名群眾主動搬遷騰空,比征遷時限提早兩個月,并且實現了“零信訪”?
興泉鐵路德化段安征遷工作創造的“動車速度”及“零信訪”,是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實落地、走好政治監督最后一公里的生動實踐。
監督讓征遷在“陽光下進行”
對德化站所在的蓋德鎮蓋德村村民而言,村里來了動車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當然,除了向往,群眾更關心能賠償多少、安置房建在哪里、這個過程中自己會不會“吃虧”等問題,而對蓋德鎮的干部而言,這是一個異常嚴峻的考驗,涉及面廣、征遷量大、群眾心理預期高……一份機遇與考驗并存的試卷,如何才能答好?
“只有陽光征遷,才能取信于民”,這是征遷組的共識,也是鎮紀委監察組干部對群眾的承諾。如何對征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優親厚友、權力尋租、徇私舞弊等進行有效監督,以更好推進項目?如何利用政治監督,讓群眾在征遷過程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有獲得感?征遷伊始,鎮紀委監察組就靠前監督、下沉關口、全程跟進。
蓋德鎮紀委監察組結合進村入戶“五個必”活動,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村兩委、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等進村入戶廣泛征集問題訴求。為了暢通舉報途徑,還在征遷對象家門口設置信訪舉報箱,公開舉報電話,為征遷安上廉政“監督眼”。
即將交房的梅苑小區安置房
群眾有疑慮,那就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做到底。征遷全過程實行簽一戶公示一戶,做到征遷政策公開、補償標準公開、補償金額公開、安置面積公開……群眾擔心測量的皮尺“沒原則”,那就聘請有資質的測量公司,從調查核實到丈量評估,每一個環節都向群眾公開。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公平公正,選地和選房時都要經兩輪“抽簽”,第一輪先抽順序號,第二輪再抽房號和地塊,全程由公證人員監督。蓋德村書記李福星也是此次的征遷戶,“我選地的時候順序號抽到1號,還好我第二輪抽到35號,不然真有點說不清楚。”聞言,同在蓋德鎮黨委書記王傳換辦公室的被征遷村民涂永興笑著說:“對,大家都盯著你們村干部呢,看看有沒有多要賠償,選到好地、好房。”
暖心 3年前啟動課后延時服務
除了補償標準、安置方案,被征遷群眾最關注的,莫過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蓋德中心小學、蓋德中學也屬此次征遷范圍,擔心孩子學習受影響,不少中小學學生家長最初配合度并不高,破局,源于一次入戶走訪。
時任蓋德鎮紀委副書記的賴思斯在一次入戶訪問時發現,有一征遷戶一家四口擠在一間10平方米的房間,孩子只能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業,還有一戶單親家庭,上五年級的女兒還要跟爸爸擠一個房間,“這些群眾是不是沒有領到過渡安置費?”賴思斯帶著這個疑問,回到鎮里逐一認真查閱過渡安置費發放情況,她發現所有涉遷家庭都已足額領取了過渡安置費。她再次走進征遷戶家中了解到,由于鎮區涉拆房屋多,可租房非常有限,為了讓孩子就近上學,許多家庭不得不擠在面積狹小的租房,人多嘈雜、光線不好、生活作息不同,孩子的學習條件令人擔憂。
賴思斯及時將發現的這一問題反饋給蓋德鎮黨委、政府,經多方協調和努力,蓋德中心小學開始為182名孩子們提供晚餐和免費的課后輔導,這一舉措比去年全國正式實施的課后延時服務,早了整整3年。
除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村里留守老人的臨時安置,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心。蓋德村留守老人多,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人有70戶99人,“大家都不喜歡把房子租給獨居老人,怕萬一有什么事情,惹麻煩。”為了解決留守老人的臨時安置問題,鎮黨委、政府出面,為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統一租下一棟職工公寓,租金由政府財政補貼,并派專人服務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鎮紀委監察組干部探索出“訪前把脈、訪中會診、訪后施治”的“走訪三步法”,通過身至心入、沉到底里的走訪,真正做到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力求把“有溫度”的紀檢監察帶到群眾身邊。
感悟 入戶“一小步”民心“一大步”
陽光征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征遷組的做法,獲得村民的廣泛理解和支持,蓋德鎮僅用時148天,提前2個月完成鎮區改造全部征遷任務,安征遷工作和工程建設是全線進度最快、進展最順利的,而且實現了“零信訪”。
“最后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們一致鼓掌通過,那一刻,大家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賴思斯坦言,“一開始,包括我在內的不少紀檢監察干部心里都有疑慮,紀委的工作,不就是查查賬本、找找線索、辦辦案件,怎么搞得像‘征遷組’一樣,天天圍著群眾轉?”后來,走進群眾中,大家明白了:入戶“一小步”,民心“一大步”。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我們每一次向民心冷暖的發力,就是政治監督的題中之義。興泉鐵路作為國家重點項目,是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具象落腳,確保項目的高質量推進,也是政治監督的使命所系。所以,那些之前看來瑣碎繁雜的入戶走訪,實際上都是走好政治監督最后一公里的堅實步伐。”
文:黃寶陽
圖:張九強
通訊員:莊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