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而生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2-02-22 09:57

從江南“聞香識秋天”到北方“一葉知秋來”,天南地北的秋景,你說哪里最美? 

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我覺得家鄉河南偃師牛心山的秋也很美。地處中原,家鄉的秋將江南秋的柔情與北方秋的濃烈融合一體,明代詩人杜謙有詩盛贊:“鳥道猿聲第幾重,半天藜杖夕陽峰。清時難起煙霞癖,長日空遺石壑蹤。碧水一溪秋泛月,綠蘿千尺曉凌松。莼鱸不待秋風起,洗耳懸瓢尚可從。”牛心山的秋,千樹梅花半坡藜杖,或層層焦紅或墨樹瓊枝,數不清的白色枝條穿插在其中,一眼望去山呈現出赤橙黃綠青藍紫,家鄉人管它叫“五花山”。 

秋美,卻短暫,短到你還沒有回過神來,它已經被霜冬裹挾著遠去了。 

面對秋的“嘆息”,北京女大學生靜雯手繪的一幅《向日葵》,成為這個深秋最美麗的景致。她帶著向日葵從北京來到湖南長沙,特意送給長沙電視臺記者陳超霞。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 

2013年,湖南一山村,九歲的靜雯被確診為白血病,如果無法及時接受骨髓移植,她最多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蓓蕾般的年華、一朵還未綻放的小荷,將要枯萎在初冬的冰湖。 

作為新聞記者,陳超霞第一時間跟蹤報道,并發動愛心人士捐款,幫助小靜雯順利完成移植手術。她告訴小靜雯,只要堅強,就會有奇跡。她與小靜雯一起唱起:“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如今,靜雯身體已恢復健康,她說,一首《隱形的翅膀》陪伴著她,雖然那個時候她很小,還不太懂,但她感覺到了溫暖和力量。“這就是愛,愛使所有的夢想都開花。” 

靜雯獲得了新生,今年,她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學。然而,美好的故事還在溫暖地延續。 

陳超霞在見證靜雯接受造血干細胞的同時,愛的種子也在心底埋下——她通過熒屏,向公眾宣傳國家建立中華骨髓庫的意義,呼吁更多人參與這項公益事業,并鄭重簽下了志愿申請同意書。 

金秋十月,陳超霞完成了從見證者到踐行者的升華。北京一名三歲血液病男孩與陳超霞造血干細胞成功配型,而且是十個位點全相合,這在非血緣關系中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概率。陳超霞得到通知后,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她要將最有活力的造血干細胞捐獻給北京的男孩,用自己的鮮血,去點燃他人的生命。這時,靜雯也來到長沙陪伴她的超霞姐姐,為她加油。靜雯揮動著手中的向日葵說:“它像姐姐一樣,燦爛、溫暖、陽光。” 

10月27日上午,陳超霞順利完成采集191毫升造血干細胞混血液,當天下午兩點,就送到了北京。這份191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血液成為全國第1223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陳超霞說,其實配型成功給了她很大動力,她沒有一絲的猶豫徘徊,因為北京的那個生命在等待。一點點付出,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挽救一個家庭,還有什么比這幸福的。 

那一刻,靜雯手中的向日葵,向著太陽溫暖綻放……(靳紀峰)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