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冰上運動”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布時間:2022-02-22 09:47

有人稱,最早記載中國冰雪運動的文字見于志怪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以下有毛,馬蹄,善走。”因《山海經》佶屈聱牙、晦澀難懂,如何理解難以形成統一標準。故而,千百年來,人們對其意理解也見仁見智,晉代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注釋為,釘靈國民的膝蓋以下長有長毛,形似靴子,跑起來便能“自鞭奮蹄”。 

而東晉劉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裴松之注釋《魏略》卻說,“烏孫長老言,北丁令有馬脛國,其人聲如雁鶩,從膝以上身頭,人也。膝以下生毛,馬脛馬蹄,不騎馬而走疾于馬。”不過,我更傾向現代人“想當然”的注釋,因北方少數民族天氣寒冷,常年下雪,人們習慣穿帶毛的長筒靴子,腳踏滑雪板走路,行動速度極快。 

其實,直接記載“冰雪運動”的文字,隋唐時期才初見端倪。《隋書·列傳·卷四十九》“契丹室韋”條曰:“南室韋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韋,分為九部落……氣候最寒,雪深沒馬。冬則入山,居土穴中……射獵為務,食肉衣皮……地多積雪, 懼陷坑阱,騎木而行。”南北室韋皆古代東北部少數民族,在氣候嚴寒、積雪甚深的環境下,當地人發明了木質滑雪工具,堪稱一種省力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而“冰上運動”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二》“回鶻下”條謂:“東至木馬突厥三部落……樺皮覆室,多善馬,俗乘木馬馳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輒百步,勢迅激。”意思是,向東可到木馬突厥三部落,這里人用樺樹皮做屋頂,多好馬,習俗在冰上乘木馬奔馳。所謂木馬,即用板系在腳上,用彎木支在腋下,一使勁就可溜出百步,既快又有力。 

宋代開始,冰雪運動便不再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專利。北宋孟元老和沈括的史料筆記《東京夢華錄》《夢溪筆談》等均有中原地區的冰上游戲的記載。明清時期,踏雪、滑冰等冰雪運動便大踏步向娛樂化、大眾化方向發展。(趙柒斤)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