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 正本清源
泉州市豐澤區清源街道紀工委書記、監察組組長 劉璐
“奶奶,您最近胃口怎么樣,中午吃了多少米飯?”
“大爺,您這個月的低保款打到卡上了嗎?”
自從到街道工作,進居入戶成了我工作的日常。
2021年5月,組織安排我到豐澤區清源街道紀工委任職。以往聽同事侃侃而談基層工作的小故事,我總是特別羨慕,如今終于有機會親身經歷,我格外珍惜,但內心也有些許忐忑:長期機關工作缺乏群眾工作經驗,能否勝任基層工作?初來乍到的我真切感受到本領恐慌。
群眾是最好的老師
“到群眾中去”,這不僅是鄉鎮紀檢監察干部“三個70%”的工作要求,還是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因此我以紀檢監察干部進居入戶工作為抓手,努力提高群眾工作本領。
到街道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及時摸排更新進居入戶“必訪”的社區黨員、社區“兩委”干部、致富能手、困難戶、信訪戶、特殊戶這六類重點對象名單。在6月初的第一次街居兩級全體紀檢監察干部工作例會上,我領著大家一起重溫“五個必”工作要求,了解“六必訪”工作情況。底數明,情況清,才能在年底前實現“必訪”對象的全覆蓋、無遺漏。6月起,我帶著街道紀檢監察干部一起進居入戶,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章黨紀黨規、紀檢監察的主業主責,了解群眾困難需求,共收集業務內問題線索10條,并對相關人員單位進行談話函詢,業務外意見建議及時移交有關部門。
機制是最好的保障
如何打通監督末梢神經,發揮社區紀檢委員作用,是我任職后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長期辦公室工作的經驗讓我決定從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入手。
我探索建立月例會制度、任務分解機制和業務培訓機制,將每月10日定為例會日,召集街道紀檢監察干部、社區紀檢委員開展紀檢干部月例會。同時,通過分解績效考評任務、輪流開展警示教育、專項工作交叉檢查等方式調動紀檢委員積極性,10月份,我分別組織社區紀檢委員開展“必核”交叉檢查和紀檢干部業務培訓課,不斷提升街道紀檢監察干部業務水平。
學習是最好的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干部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我將這句話抄在筆記本的扉頁,時時警醒自己。
發揚“擠”和“鉆”的精神。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同志常因為工作繁忙而疏忽了學習,到街道工作后,我對此深有體會。但是再忙不能忘學習,除了及時傳達學習上級有關文件會議精神,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堅持每天瀏覽當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堅持下來很酷,日積月累的都是財富。
讀書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對基層干部而言,如何將每一項具體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才是對業務本領的最大考驗。今年來,街道紀工委監察組緊扣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創城創衛、防汛防臺風、重點項目征遷、移風易俗等重點工作開展督查80余次。每一項督查都要求參與的工作人員熟悉相關業務規范,才能確保督查的針對性和嚴肅性。
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監督永遠在路上。我將繼續腳踏實地,為清源街道的正本清源發揮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