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戰士不彎腰,豈能怕死去求饒。人生百年終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鐵軍戰士不發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留得子胥豪情在,三年歸報楚王仇。”這是華僑將領李子芳的獄中遺詩。
他是菲律賓歸僑,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福建籍愛國華僑代表。抗日戰爭中,李子芳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為新四軍的組織建設和黨的建設做出重大貢獻。1942年于上饒集中營壯烈犧牲,時年32歲。
李子芳勤奮好學,知識廣博,常利用行軍作戰空隙教戰士們認字、學習文化,宣講馬列主義。后來還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110部長”,原來是在一次軍隊理論學習考試中,李子芳成績優異,那時鄧小平在總結中說:“陳賡、李子芳同志成績最好,都得了滿分,另各加10分,以資鼓勵。”他從不擺知識分子的架子,總是實事求是,知人善任,關心同志,經常說“組織部是干部的家,我們要為他們服務好!”“皖南事變”爆發時,組織上考慮到他術后體弱,擬讓他先行撤退。然而,李子芳卻堅決與同志們共患難。不幸被俘后,他在獄中組建黨支部,不屈不撓地展開斗爭,一次又一次挫敗了敵人的陰謀詭計。
踏進李子芳紀念館,站在烈士雕像前,那個絕對忠誠、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嚴以律己的革命者形象,如同一束光照進新時代。今天,在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的路上,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溫那一段飽經磨難的歷史,不僅要弘揚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更要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始終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人民,堅定信仰,排除萬難,戰勝艱險挑戰。
作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用好一線監督法,在一線傾聽民意民聲,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向深入,最大限度釋放監督治理效能,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陳守林(福建省石獅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