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10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釋放持之以恒糾治“四風”的強烈信號。此前,中央紀委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正風肅紀工作的通知》,對節日期間正風肅紀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嚴的主基調,把糾治節日“四風”往深里抓實里做,持續推進正風肅紀,營造風清氣正節日氛圍。
毫無疑問,年節假期是“四風”問題易發期。從以往的一些腐敗案例上看,許多官員的之所以落入深淵,并非是一上來就大貪巨腐,而是從逢年過節抵御不住送禮收禮的不正之風開始的。由此可見,歪風邪氣就是腐敗滋長的溫床,抓早抓小糾風肅紀就是對黨員干部的愛護。紀檢監察機關通過下發通知,對“四風”問題提前打招呼、發信號、提要求,就是在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提前把好年節廉潔關,讓年節廉潔過。
把好年節廉潔關,首在知紀明法、守牢底線。有的人認為,逢年過節,禮尚往來是習以為常、無可厚非的事情,板著臉不送不收似乎不近人情。特別是遇到相互之間沒有利益關系的朋友、老鄉、同學時,更是會主觀地認為“我們之間與工作職權無關”,而進一步放松警惕,用“禮尚往來”來麻痹自我。事實上,盡管逢年過節的“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習俗延續,但“禮尚往來”是指相互問候祝福,崇尚文明有禮地相互傳遞友善,而絕不是狹隘的物質層面上的禮物往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除了明確規定了對“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的處罰之外,也明確禁止“收受其他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財物”。也就是說,即便是收受了與公正執行公務無關的人員贈送的財物,如果“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也要予以處分。而所謂的“正常禮尚往來”,根據中央紀委法規室的解釋,就是一要有來有往;二是不能是明顯超出了當地正常經濟水平、風俗習慣、個人經濟能力的禮品、禮金價值。
把好年節廉潔關,重在持之以恒、決不松勁。節日里的“四風”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平日里歪風邪氣借著逢年過節的機會集中爆發的體現。因此,一方面各級黨組織要堅持反“四風”、過節不放松,盡好責、嚴把關,越是節假日越要從細節處抓緊、在具體上管嚴。另一方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四風”問題存在易反復、善隱蔽、常變異的特點,持續發揚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不放松,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錘接著一錘敲,要通過交叉互查、專項督查做實做細監督,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到實處、落到日常,不斷提高正風肅紀的能力。
把好年節廉潔關,貴在全民參與、共樹新風。“風成于上、俗化于下”,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反“四風”不僅需要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扛責在肩,還需要我們每位群眾共同參與,尤其是在“四風”問題易發高發的節日里,更要當好反“四風”的志愿者、監督員。“四風”再怎么隱蔽、再怎么變異,也躲不過人民群眾千萬雙雪亮的眼睛,只要我們全民參與、齊力協力反“四風”,就一定能形成“任爾東西南北風”都吹不透、刮不倒的銅墻鐵壁。
總而言之,反“四風”沒有節假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必須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保持馳而不息的耐心和韌性,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抓具體,緊盯節點,打好反“四風”持久戰,真正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讓廉潔之風伴隨春風開啟新的一年。
文:薄魯暉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福建記者站特約撰稿人、泉州晚報評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