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吳志江(安溪縣西坪鎮紀委副書記、監察組副組長)
“小吳,多虧了你的幫助,現在我住上了新房,收入也不斷增加,我準備再存一些錢,爭取年底添置幾件家具。”今年2月,當我再次來到安溪縣西坪鎮堯山村脫貧戶老王的家時,腿傷已經基本痊愈的他,一邊拉著我參觀修葺一新的房子,一邊信心滿滿地規劃著未來的生活藍圖。
而兩年前,當我第一次走訪老王家時,映入眼簾的卻是另外一番情景: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沒有裝修的磚混一層平房,昏暗的房間里,老王坐在一張陳舊的沙發上,被石膏封住的右腿搭放在面前一條石板凳上,一副痛苦不堪的樣子……
同行的村干部小林告訴我,老王和妻子家中有一兒兩女,還有年邁的老母親,靠著老王夫婦勤勞的雙手,一家過得雖然不富足但也算幸福安寧。天有不測風云,幾年前,老王和妻子相繼發生變故,先是自己務工時摔折了腿部和腰部,妻子又在采摘茶葉時摔傷背部。夫妻無法干重活,加上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家庭一下子跌到了貧困線下。
怎么辦?作為掛鉤聯系堯山村的紀檢監察干部,我覺得幫助老王擺脫困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能否把他列入貧困對象?經過咨詢后,我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老王屬于因病返貧,動態調整扶貧對象,是一件又敏感又嚴肅的事,如何做到公開透明,讓村民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知情權?我想到了縣紀委監委推行的村級組織靶向監督。
在我的協調推動下,堯山村召開“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討論老王一家動態調整為貧困戶事宜,并通過堯山村靶向監督微信群進行群公告。
“我贊成!”“我同意!”“我支持!”……大家對老王的遭遇都很同情,紛紛表態。
扶貧需扶志,“輸血”更要“造血”。我深知,要讓老王一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光靠各級財政補助幫扶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針對老王夫婦受傷無法干重活的實際情況,我引導他發展養殖業。沒有資金,我幫他墊上;沒有技術,我請專家來指導……我還和村干部當起了“紅娘”,介紹城里的客人購買他的家養土雞鴨。
為了解決老王的住房困難,我多方奔走,結合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為老王申請住房改善提升補助,加固并裝修老王的房子,讓他們一家安心搬入新居。
大病、重病是返貧的巨大隱患,老百姓好不容易脫貧,不能再因病返貧。為此,我多次到老王家,為他普及相關政策,并請鎮里的“家庭醫生”定期前往幫忙看病。
老王一家的變化,是對我兩年來付出的最大慰藉,看著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深感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都是值得的。切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每一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應盡的分內事,我將繼續履職盡責,用忠誠與擔當寫好“答卷”。